蠢尔天骄子,中原祸太深
出处:《上张丞相十首 其五》
宋 · 张元干
蠢尔天骄子,中原祸太深。
野心殊叵测,内地任频侵。
日昃那常晦,阳生自剥阴。
德光非不僭,终识杀狐林。
野心殊叵测,内地任频侵。
日昃那常晦,阳生自剥阴。
德光非不僭,终识杀狐林。
注释
蠢尔:愚蠢的。天骄子:自视甚高的人。
中原:中原地区。
祸太深:带来的灾难深重。
野心:贪婪的欲望。
殊叵测:难以预料。
内地:国家内部。
频侵:频繁侵犯。
日昃:太阳偏西。
那常晦:不会总是阴暗。
阳生:阳光出现。
自剥阴:驱散阴霾。
德光:所谓的美德光辉。
僭:超越本分。
终识:最终明白。
杀狐林:比喻自食其果,如狐狸被猎杀的森林。
翻译
愚蠢的天之骄子,给中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的野心难以揣测,频频侵犯内地领土。
白天不会永远昏暗,光明总会驱散阴霾。
虽然他们一度光芒四射,但最终会像杀狐一样自食其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名为《上张丞相十首(其五)》。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忧虑和批判的情绪,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腐败、国势颓废的强烈不满。
"蠢尔天骄子"一句,以“蠢”比喻那些骄横无礼之徒,他们如同蛆虫般在社会中蔓延,引起了深刻的警觉。"中原祸太深"则指出了这些人造成的灾难已经渗透到国家的核心,形象地描绘了祸害之深重。
"野心殊叵测"表明那些权臣、奸佞之徒的心思难以捉摸,他们的野心和阴谋无从揣测。"内地任频侵"则指出了这些人对国家内部的侵蚀不断加剧,国家的安全和秩序受到严重威胁。
"日昃那常晦"借用自然景象来比喻时光流逝,天色昏暗,象征着时代的黑暗与混乱。"阳生自剥阴"则表现了作者对于光明力量的渴望,但现实中却是黑暗压迫着光明。
最后两句"德光非不僭,终识杀狐林"。这里的“德光”指的是君主的道德与光辉,而“非不僭”意味着这种道德并未完全失去,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却难以发挥作用。"终识杀狐林"则预示了对那些作恶多端之人的最终清算,借用古代诛戮奸臣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于正义的期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切忧虑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