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全文

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

出处:《送王道士还山
唐 · 李颀
嵩阳道士餐柏实,居处三花对石室。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
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
双峰树下曾受业,应传肘后长生法。
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
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
先生舍我欲何归,竹杖黄裳登翠微。
当有岩前白蝙蝠,迎君日暮双来飞。

拼音版原文

sōngyángdàoshìcānbǎishíchùsānhuāduìshíshì
xīnqiónghuǒyángjīngdān

kǒusònghuáiwángwànshù
yánshénjuéqiúshīwénzhīxuányóu

chūtóngtíngpèijīnyìnchéngēnwánghóu
shuāngfēngshùxiàcéngshòu

yìngchuánzhǒuhòuchángshēng
wénxiānduōhòushēnānzhīshìrén

gāoqīnglíngquánshuǐbáiyúnzhōngfāng
hòujīnjiànshùshínián

bìnyánróngzhīshì
xiānshēngshèguīzhúzhànghuángshangdēngcuìwēi

dāngyǒuyánqiánbáibiānyíngjūnshuāngláifēi

注释

嵩阳道士:指住在嵩山的道士。
柏实:柏树的果实,代指仙丹。
伏火阳精丹:修炼的丹药。
淮王万毕术:古代传说中的仙术。
玄圃游:指神仙所居的玄圃仙境。
彤庭:红色宫殿。
承恩赫赫:受恩深重。
后身:转世重生。
具茨人:传说中的仙人。
玉膏:比喻仙人的灵液。
翠微:青翠的山峦。
岩前白蝙蝠:象征仙人或吉祥之物。

翻译

嵩山道士以柏子为食,居住在有三朵花环绕的石室。
他专心修炼伏火阳精丹,口中诵读淮王的万般法术。
他说神妙秘诀难以寻得,我的师父曾游历过玄圃仙境。
他在红宫中出入,佩戴金色官印,受恩深厚如王侯。
在双峰树下,他曾教导我长寿秘法。
听说仙人之地常有转世,谁能确定他不是具茨山人呢?
他的仙液如清冷的瀑布水,白云溪边的日光正照耀。
如今已分别数十年,他的鬓发容颜依然如昔。
先生离开我,不知要去何处,手持竹杖,身穿黄裳,踏上青翠山峦。
岩前或许会有白蝙蝠,在傍晚时分迎接他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归隐山林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道士修炼境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清净脱俗生活理念的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典雅,充满了仙风道骨的意趣。

“嵩阳道士餐柏实”一句即设定了诗人的叙述对象和背景,嵩阳道士以柏树之果为食,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自然的情怀。紧接着,“居处三花对石室”则描绘了一种清幽的生活环境,三花指的是常见于山野的野菊、杜鹃和松针等,它们不仅是道士修炼的伴侣,也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心穷伏火阳精丹”一句透露出道士内心的宁静与坚定,通过对内丹的修炼来达到精神的升华。随后,“口诵淮王万毕术”则表明了道士对古代仙家淮王之法的传承和尊崇,显示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一句中,“我师”指的是诗人心中的导师或是他所崇敬的道家先辈。这里表达了对仙法奥秘的追寻和对智慧源泉的向往。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天命之恩典的生活状态,“彤庭”指的是宫廷或仙界的场所,而“金印”象征着权威与尊贵,道士在这里被赋予了类似帝王般的荣耀。

诗中还提到了“双峰树下曾受业”,这表明了道士曾在这片神奇的自然环境中接受过仙法真传。接下来的“应传肘后长生法”则是对未来修炼成果的期待,预示着长生不老的理想。

而“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和仙人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自嘲,对自己是否能达到那种境界持有一份疑惑。

最后,“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则描绘了诗人对道士归隐之后的回忆和思念。这里的“玉膏”、“瀑泉水”、“白云”都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则表现了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但道士的形象在诗人的记忆中依然如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道家修炼生活的赞颂,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