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休息须谨慎,防灾备患岂有伤
璇玑玉衡齐七政,祇惧敏德天眷命。
百志惟熙亮天功,六府三事须主敬。
天地无私本至公,人事有违失五正。
水旱从来不可测,全赖有司勉安定。
癸未夏秋恒雨频,二麦秋禾皆没沦。
州县无策万姓逃,父子流离呼苍旻。
奏疏纷纷连早夜,手书的的察忧贫。
蠲赋蠲赈诏数下,民食维艰岂不询。
截漕施惠恐不及,遣官分养诫沾均。
人力虽尽惟时难,唯天至仁不绝食。
甲申春夏风雨调,麦陇翛翛众喘息。
夏苗遍野双穗多,舆情颜解去菜色。
山左编氓閒且乐,畿南黎庶喜而康。
从此休息须谨慎,防灾备患岂有伤。
闲邪存诚勉官吏,清廉奉职守封疆。
民脂民膏供尔禄,痛痒莫知误筹量。
宗子家相同胞义,勿使丛脞述职方。
百志惟熙亮天功,六府三事须主敬。
天地无私本至公,人事有违失五正。
水旱从来不可测,全赖有司勉安定。
癸未夏秋恒雨频,二麦秋禾皆没沦。
州县无策万姓逃,父子流离呼苍旻。
奏疏纷纷连早夜,手书的的察忧贫。
蠲赋蠲赈诏数下,民食维艰岂不询。
截漕施惠恐不及,遣官分养诫沾均。
人力虽尽惟时难,唯天至仁不绝食。
甲申春夏风雨调,麦陇翛翛众喘息。
夏苗遍野双穗多,舆情颜解去菜色。
山左编氓閒且乐,畿南黎庶喜而康。
从此休息须谨慎,防灾备患岂有伤。
闲邪存诚勉官吏,清廉奉职守封疆。
民脂民膏供尔禄,痛痒莫知误筹量。
宗子家相同胞义,勿使丛脞述职方。
鉴赏
这首诗是清圣祖玄烨(康熙帝)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深切忧虑与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之情的体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官员职责的强调。
首句“璇玑玉衡齐七政”引用古代天文仪器,象征着皇帝对国家治理的精确与公正。接着“祇惧敏德天眷命”,表达了皇帝对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视,认为这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接下来的几句“百志惟熙亮天功,六府三事须主敬”,强调了国家治理的全面性和官员的责任心。
“天地无私本至公,人事有违失五正”两句,体现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面对自然灾害,如水旱,皇帝深知依赖官员的正确决策和努力,同时强调了上天的仁慈与公正。
诗中描述了康熙帝在面对连续暴雨导致的严重灾害时的焦虑与行动,包括减免赋税、发放救济、派遣官员分发食物等措施。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展现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甲申春夏风雨调,麦陇翛翛众喘息。夏苗遍野双穗多,舆情颜解去菜色。”这一部分描绘了雨水调和后农作物丰收的景象,百姓的愁容得以缓解,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最后,“从此休息须谨慎,防灾备患岂有伤。闲邪存诚勉官吏,清廉奉职守封疆。民脂民膏供尔禄,痛痒莫知误筹量。宗子家相同胞义,勿使丛脞述职方。”这部分强调了在灾后恢复时期,需要保持警惕,预防未来的灾害,并要求官员廉洁奉公,关心民众福祉,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长远考虑和对官员道德品质的高标准要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康熙帝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忧国忧民之心,也体现了他对官员责任、道德修养以及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