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中说滋润,高处戒虚憍
出处:《范大参入觐颇爱鄙作以诗谢之》
宋 · 姜特立
问句石湖老,如将月指标。
枯中说滋润,高处戒虚憍。
颇许唐音近,宁论汉道遥。
正声今在耳,万乐听箫韶。
枯中说滋润,高处戒虚憍。
颇许唐音近,宁论汉道遥。
正声今在耳,万乐听箫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石湖老:指代石湖边的老者,可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月指标:比喻指引或象征智慧的象征。
枯中:形容环境或心境的干涸。
滋润:指精神上的滋养和充实。
高处:比喻地位或境界的高远。
虚憍:骄傲自满的心态。
唐音:唐代的音乐风格或文化韵味。
汉道:汉代的道德风尚或文化传统。
正声:正直的声音,这里指正确的音乐或道德准则。
箫韶:古代的雅乐,象征和谐美好的音乐。
翻译
询问石湖老人,是否以月亮为指引。在干涸中谈论滋养,在高处警惕自满。
他赞许唐代的音律接近,却并未忽视汉代深远的道统。
真正的音乐如今仍萦绕耳边,万籁俱寂中倾听那箫韶之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写给范大参的一首赠答诗,表达了对范大参欣赏其作品的感谢,并通过诗歌交流了关于艺术与道德的理念。诗中“问句石湖老”可能指的是向范大参请教,而“如将月指标”则比喻诗歌中的意象生动且富有指引性。诗人强调在创作中要追求内在的滋润和精神的高洁,避免虚骄。他称赞范大参的作品接近唐代诗歌的韵味,同时也暗示自己的诗歌坚守正统之道,如同古代的雅乐——箫韶,寓意深远,余音绕梁。整首诗体现了诗人谦逊与敬重的态度,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