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客荆楚,历览非一隅
宁知城东路,有此梅万株。
瘦马路晓寒,清风起菰蒲。
度溪上平坂,顿觉景物殊。
霏雪下晴昼,香雾迷前驱。
近坡与远岭,玉立同一区。
老树固瑰特,小枝亦敷腴。
有如众君子,汇聚德不孤。
精粗无可拣,酥酪与醍醐。
千株未觉多,此语信不诬。
班荆或小憩,沽酒时一㪺。
胜赏谅难尽,昭质知不渝。
我有十亩园,丘壑正盘纡。
念此缟袂侣,岁晚足我娱。
来游自今始,琴书与之俱。
回首桃李场,冷淡莫邪揄。
注释
半生:一生中的一半时间。客:客人, 漂泊者。
荆楚:古代地区名,指湖北湖南一带。
非一隅:不止一个角落。
城东路:城市东部的道路。
万株:极言数量多。
瘦马路:狭窄的道路。
晓寒:早晨的寒气。
度:越过。
平坂:平坦的山坡。
景物殊:景色大不相同。
霏雪:细小的雪花。
晴昼:晴朗的白天。
近坡:近处的山坡。
远岭:远处的山岭。
瑰特:奇特。
敷腴:丰满。
众君子:比喻众多有德之人。
汇聚:聚集。
精粗:精细与粗糙。
酥酪:奶油。
醍醐:上等乳品。
不诬:不虚假。
班荆:在草地上铺席。
小憩:短暂休息。
沽酒:买酒。
一㪺:一次。
昭质:光明的品质。
不渝:不变。
十亩园:一片很大的园子。
丘壑:山水地形。
缟袂侣:穿着白衣的朋友。
岁晚:寒冬。
来游:来访游玩。
琴书:琴瑟书画。
桃李场:桃花李花盛开的地方。
冷淡:冷清。
莫邪揄:无人赞扬。
翻译
半生漂泊在荆楚之地,所见并非只有一处。谁会想到城东的路上,竟有这么多梅树成林。
清晨走在狭窄的马路上,感受着微微寒意,清风吹过菰蒲摇曳。
走过溪上的平缓山坡,景色顿时变得与众不同。
晴朗的白天飘落雪花,香气弥漫在前方的路上。
近处的山坡和远处的山岭,梅花如同玉石般矗立,美不胜收。
老树虽古老独特,新枝也繁茂丰盈。
就像众多君子聚集,品德高尚不会孤单。
无论精细还是粗略,都值得欣赏,如同酥酪和醇酒。
即使千株梅树也不觉得多,这话确实不假。
偶尔在路边草席上休息,买酒畅饮也是乐趣。
美景难以尽数,梅花的高洁品质始终不变。
我有十亩大的园子,山水曲折,景色宜人。
想起那些身着白衣的朋友,寒冬时节,足以使我快乐。
从现在开始,我会邀请他们来游园,一起弹琴读书。
回头看看那桃花李花盛开的地方,如今已显得冷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以及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珍视。诗中通过对梅花之盛、山川之美、雪景之奇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半生客荆楚,历览非一隅。”开篇即设置了一个远行者对自然风光的广泛体验和深刻感受。接着,“宁知城东路,有此梅万株。”揭示了诗人对于长沙城东梅花之盛的惊喜与赞美。
“瘦马路晓寒,清风起菰蒲。”描绘了早晨清冷的气氛和自然界的活力。随后,“度溪上平坂,顿觉景物殊。”则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不同的自然环境时,对美妙景致的感受。
“霏雪下晴昼,香雾迷前驱。”写出了雪后初晴的美丽景象,以及这种天气下的清新气息。紧接着,“近坡与远岭,玉立同一区。”则通过对山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崇拜。
“老树固瑰特,小枝亦敷腴。”展示了诗人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界,每一部分都蕴含着生命力。接着,“有如众君子,汇聚德不孤。”用比喻的手法,将梅花之美与君子的品德相比较,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赞誉。
“精粗无可拣,酥酪与醍醐。”通过对不同层次事物的并置,强调了诗人对万象皆好的接受态度。紧接着,“千株未觉多,此语信不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之盛的真切体验。
“班荆或小憩,沽酒时一㪺。”写出了偶尔休息和简单饮宴的情景。“胜赏谅难尽,昭质知不渝。”则展现了对美好事物深刻理解和欣赏的态度。
“我有十亩园,丘壑正盘纡。”诗人提到自己拥有的一片田园,这里的自然环境也充满了生机。随后,“念此缟袂侣,岁晚足我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期待。
“来游自今始,琴书与之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开始游历的愿望,并希望带上琴和书籍作为陪伴。最后,“回首桃李场,冷淡莫邪揄。”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世事无常态度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