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出处:《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 其二》
唐 · 李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注释
客:来访者。花雨:盛开的花朵与雨滴。
秋水:秋天的湖水或池塘。
金池:泛金光的水面。
片石:一块石头。
寒青锦:寒冷季节里的青苔,如锦缎般美丽。
疏杨:稀疏的杨树。
绿丝:绿色的枝条。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拂:轻轻拂过。
玉柄:玉制的禅杖把手。
霜梨:秋季成熟的梨子。
惜去:舍不得离开。
佳景:美好的景色。
烟萝:缭绕的雾气和藤蔓。
欲暝:即将天黑。
翻译
客人来访正值花开雨落之际,秋天的水面泛着金色的涟漪。石头上覆盖着寒冷的青苔,稀疏的杨树挂着翠绿的枝条。
高僧轻轻拂过洁白的禅杖,小童献上霜降时节的梨子。
舍不得离开这美景,当烟雾笼罩、天色将晚之时。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山中幽静景致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开篇即以鲜明的画面展示出季节的转换与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花雨"暗示了一场细雨后花瓣随风飘落的温馨景象,而"秋水落金池"则描绘了秋天清澈的水流潺潺流入山间的金光灿烂之池。
"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美景的描摹。"片石"可能是指山间露出的岩石,而"寒青"则形容其在秋日阳光下的清冷色泽;"疏杨"意指稀疏的杨树,而"挂绿丝"则是对杨树叶片随风轻轻摇曳,宛如细丝般生动描绘。
接下来的"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则转向了人文景观。"高僧"指的是居住在山中的高僧,他们手持"玉柄"的物品,如扫帚或拂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生活;"童子献霜梨"则描绘了孩子们带来清晨露水凝结在果实上的新鲜果实,这里不仅是对自然馈赠的赞美,也反映出一种简单、纯净的人文交往。
最后两句"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别这片美丽风光的依恋之情。"惜去"意味着不舍得离开,而"爱佳景"则是对眼前景色的深深喜爱;"烟萝欲暝时"则预示着黄昏即至,天色渐暗,这里"烟萝"可能指的是山间升起的薄雾或云雾,它们在日落前的淡淡光线中变得柔和迷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静谧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寄寓于山水之间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