踽踽众所忌,悠悠谁与归
出处:《放言十首 其一》
宋 · 黄庭坚
废兴宜有命,得失但自知。
踽踽众所忌,悠悠谁与归。
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
风清闻鹤唳,想见南山栖。
踽踽众所忌,悠悠谁与归。
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
风清闻鹤唳,想见南山栖。
注释
废兴:事物的兴衰。宜:应该,自然。
命:定数,命运。
得失:成功与失败。
踽踽:孤独的样子。
众所忌:众人忌恨。
悠悠:长久,漫长。
归:归宿。
吾义:我的道义。
苟:如果。
攘鸡:偷鸡,比喻不正当的行为。
风清:清风拂过。
鹤唳:鹤鸣声。
南山:指代南方的高山,也可能象征隐居之地。
翻译
事物的兴衰自有其定数,得失的结果自己心知肚明。我独自行动被众人忌惮,漫长人生中又有谁能成为归宿。
如果我的道义不再留存,我又怎能像月夜偷鸡那样行事。
在清风中听到白鹤的叫声,想象它栖息在南山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放言十首(其一)》。诗中,黄庭坚以深沉的语气探讨了人生的废兴与得失,他认为命运在个人的兴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个人的得失应当由自己内心明了。他表达了孤独被众人所忌惮,但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处境,暗示了一种孤寂和无奈的情绪。
"踽踽众所忌"描绘了他独自前行时的孤立,"悠悠谁与归"则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接着,诗人以"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表达坚守道义的决心,即使面临困境,也不会像偷鸡的小人那样丧失原则。最后,"风清闻鹤唳,想见南山栖"以清风中的鹤鸣声和南山的隐居生活,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哲理,展现了黄庭坚面对人生起伏时的坚韧与淡泊,以及对高尚品德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