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步偶逢佳处歇,放怀莫厌醉时讴
出处:《清明登瑶台》
元末明初 · 王翰
百丈仙台与客游,和风吹面正轻柔。
谁家修竹偏临水,何处垂杨不映楼。
缓步偶逢佳处歇,放怀莫厌醉时讴。
君看巫谷桥中水,断送年光日夜流。
谁家修竹偏临水,何处垂杨不映楼。
缓步偶逢佳处歇,放怀莫厌醉时讴。
君看巫谷桥中水,断送年光日夜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王翰在瑶台上与友人一同游览的情景。首句“百丈仙台与客游”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仙境般的场景,高耸的仙台与友人一同漫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和风吹面正轻柔”一句,细腻地描绘了春风拂面的温柔感觉,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轻盈的风,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馨与舒适。
“谁家修竹偏临水,何处垂杨不映楼”两句,通过修竹与垂杨的描写,展现了瑶台周围自然环境的清幽与雅致,竹子临水而生,垂杨映照着楼阁,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和谐统一的画面。这样的景致不仅令人赏心悦目,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缓步偶逢佳处歇,放怀莫厌醉时讴”则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在游览的过程中,他偶尔会停下来欣赏美景,心情愉悦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这种随性而为、乐在其中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
最后,“君看巫谷桥中水,断送年光日夜流”以水的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时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游赏瑶台的生动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人生的哲理,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