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应无足日,发自有衰时
蓬阁多馀暇,扪心或暗思。
学应无足日,发自有衰时。
庶事曾经目,浮荣病切肌。
何当卧云岭,方寸贮希夷。
学应无足日,发自有衰时。
庶事曾经目,浮荣病切肌。
何当卧云岭,方寸贮希夷。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至所作,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淡然,以及对于学术修养和精神寄托的深切追求。
“蓬阁多馀暇”一句,蓬阁指的是荒废的庭院或居所,多馀暇则是形容有着许多空闲时间。诗人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心境宁静,开始了内心的反思和深度思考。
“扪心或暗思”表达了诗人在寂寞中触摸自己内心世界,或是在夜深人静时进行自我沉思。这里的“扪心”是古代一种检查病情的方法,引申为对内心状态的探究。
“学应无足日,发自有衰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追求永无止境,即使到了衰老之年,也不应该停止学习。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接下来的“庶事曾经目,浮荣病切肌”描绘了一种对世俗繁华的看破与厌倦。诗人曾亲历过各种世间的琐碎事情,但这些所谓的荣耀和成功反而让他感到身心俱疲。
“何当卧云岭,方寸贮希夷”则是诗人对远离尘嚣、隐居自然山水之中的向往。这里的“卧云岭”象征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方寸贮希夷”则表达了希望在心中珍藏那些平淡而又高远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外部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学者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诗中的意境宁静,语言简练而蕴含深意,是一篇不失为佳作的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