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感物易伤怀,惕惕孝子心全文

感物易伤怀,惕惕孝子心

出处:《题终养堂
明 · 王绅
散步出平陆,乌鸟啼北林。
矫首睇寥廓,白云飞远岑。
感物易伤怀,惕惕孝子心
严亲不待养,岁月何骎骎。
幸有堂上母,亦已桑榆侵。
奉觞介眉寿,春酒随候斟。
亦有忘忧草,树之高堂阴。
谓山固非高,谓海亦何深。
但愿遂终养,仰止损与参。

鉴赏

这首诗《题终养堂》由明代诗人王绅所作,通过描绘散步时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波动,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以及对未能尽孝的遗憾之情。

首句“散步出平陆,乌鸟啼北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平旷之地,北林中传来乌鸟的啼鸣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矫首睇寥廓,白云飞远岑”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诗人抬头望向广阔的天空,只见白云在远处的山峰间飘荡,仿佛是自然界的某种隐喻,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感物易伤怀,惕惕孝子心”表达了诗人因自然界的变化而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对孝道的深刻思考。接下来,“严亲不待养,岁月何骎骎”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能在父母健在时尽孝的深深自责和遗憾,感叹时间的流逝之快。

“幸有堂上母,亦已桑榆侵”转而表达了一丝安慰,庆幸还有母亲在世,但同时也暗示母亲年岁已高,岁月不饶人。随后,“奉觞介眉寿,春酒随候斟”描绘了诗人希望为母亲祝寿,以春酒为伴,表达对母亲长寿的祝愿。

“亦有忘忧草,树之高堂阴”则寄托了诗人对母亲的关爱,希望能在高堂之下种植能带来快乐与安宁的“忘忧草”,以此来慰藉母亲的心灵。

最后,“谓山固非高,谓海亦何深。但愿遂终养,仰止损与参”表达了诗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对能够陪伴父母直至终老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山虽不高,海虽不深,但能与父母共度晚年,便是最大的幸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父母深厚的感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