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乃知作诗者,适然与兴会全文

乃知作诗者,适然与兴会

出处:《陶靖节故里
清 · 史夔
渊明居柴桑,日与庐山对。
云何诗百篇,未尝道只字。
乃知作诗者,适然与兴会
譬如日陶然,饮酒非本意。
又如日鼓琴,无弦更高致。
想见胸次间,纤尘无障碍。
门柳故萧疏,篱菊亦蕉萃。
徘徊墟里烟,慨焉发长喟。

鉴赏

此诗描绘了陶渊明隐居柴桑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世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首句“渊明居柴桑,日与庐山对”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的宁静世界。诗人并未直接在诗中提及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而是巧妙地通过“云何诗百篇,未尝道只字”这一转折,暗示了陶渊明的诗作与其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与内心的深刻共鸣。

接下来,“乃知作诗者,适然与兴会”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即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以“譬如日陶然,饮酒非本意”和“又如日鼓琴,无弦更高致”为喻,形象地表达了陶渊明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而非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或形式上的艺术表现。这种超越表面的形式,直抵心灵深处的创作状态,正是陶渊明诗歌魅力所在。

最后,“想见胸次间,纤尘无障碍。门柳故萧疏,篱菊亦蕉萃。徘徊墟里烟,慨焉发长喟。”几句,通过描绘陶渊明居住环境的简朴与自然之美,进一步烘托出其心境的纯净与超脱。门柳的萧疏、篱菊的凋零,墟里的炊烟,都成为诗人抒发感慨、表达对生活深沉思考的背景。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陶渊明内心世界的投射,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精神的深刻解读,不仅展现了陶渊明作为诗人独特的艺术追求,也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