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而爪牙,郤超而宾客
贵贱与贤愚,分殊而理一。
上帝立君师,朝廷设官职。
凡百有司存,各欲尽其责。
一或无人心,何以顺天则。
广南十四州,官吏几满百。
公道孰扶持,田野多菜色。
大桀作威福,小桀肆蝥贼。
周兴而爪牙,郤超而宾客。
君禄君忍欺,天民天弗恤。
贪饕事篚苞,残忍尚徽纆。
可怜田舍翁,骈首膏斧锧。
可怜富家儿,鞭背遭黥墨。
怒气剧炎火,谗言易转石。
恩门甘仰面,墦间争屈膝。
喑哑一世人,天高云雾黑。
岂无贤大夫,留此一线脉。
堂堂西蜀翁,愤气填胸臆。
尚友周濂溪,拙矣谋身策。
念我同胞人,罹此操戈厄。
苦语为平反,片言天可质。
细阅拙录篇,事事皆阴骘。
孟子谓非人,由其无隐恻。
此翁仁者勇,奸谀诛以笔。
天道本昭昭,彼巧竟何益。
吾皇本好生,桁杨西列棘。
安得百于公,落落参邦国。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昴英所作,名为《肇庆府倅王庚应平反广府帅司冤狱诗》。诗人通过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从整体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评色彩的诗作。诗人首先指出人生在天地间,本应平等,但现实中贤愚贵贱分明,官职设立,各司其职,却往往失去了人心和对天理的顺应。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固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
接着,诗人描绘广南十四州的繁华景象,但在这种表面的繁荣之下,官吏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田野菜色丰盛,却是大桀作威福,小桀肆蝥贼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矛盾和不公现象。
诗中还提到周兴而爪牙、郤超而宾客,描述了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与人民的痛苦对比。君主的赏赐与欺骗,天民的无奈与不被哀怜,以及贪官的残忍和贪婪,都让诗人感到愤慨。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通过描写可怜的农夫和受苦的富家子弟,表达了对普通百姓命运的同情。怒气如炎火,谗言易转变,以及恩惠难以实现,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黑暗。
最后,诗人呼吁有贤能的大夫留下一线生机,赞扬西蜀翁的堂堂正直,并表达了对朋友周濂溪拙矣谋身策的怀念。诗人强调天道昭昭,但巧言花语终究无益,希望皇上好生之德,不要让百姓陷于苦难。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与黑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