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相看未厌贫,好风无价一披襟
出处:《山家 其二》
宋 · 方岳
明月相看未厌贫,好风无价一披襟。
苔檐不扫少来往,两部鸣蛙草自深。
苔檐不扫少来往,两部鸣蛙草自深。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纯洁或宁静。贫:贫困,这里可能指生活条件艰苦。
好风:清风,形容自然环境的美好。
苔檐:长满青苔的屋檐。
鸣蛙:蛙鸣,乡村常见的自然声音。
草自深:草木茂盛,无人打理。
翻译
明亮的月亮映照着贫困的景象,却并不让人感到厌倦,清风拂面,如同无价之宝,让人心旷神怡。青苔覆盖的屋檐很少有人打扫,因为这里人迹罕至,只有蛙鸣声在茂密的草丛中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生活。开篇"明月相看未厌贫,好风无价一披襟"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喜悦,以及他对于清风明月这些自然之美的珍视。这里的"未厌贫"并非真正的贫穷,而是对物质欲望的超越,诗人在月光下,对于自然界的美好感到心满意足。
接下来的"苔檐不扫少来往"则透露出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孤独。"苔"指的是生长在屋檐上的苔藓,表示时间久远,而"不扫"则是对这个环境的保留和欣赏,不需要刻意打理。而"少来往"则表明诗人所处之地访客稀少,保持着一种安静的状态。
最后两句"两部鸣蛙草自深"更增添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两部鸣蛙"指的是不同的地方都有蛙声,此处则是指家中的庭院和外面的野地,显示出自然界生命力的旺盛。而"草自深"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环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是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