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楚萧条非一日,未应愁瘁过当年
出处:《悯雨次巡院韵二首》
明 · 黄衷
尘缨未许濯帘泉,敢把民忧付十连。
信有密云难作雨,愧无凉德可回天。
揽衣每为中宵起,拂枕谁能正昼眠。
三楚萧条非一日,未应愁瘁过当年。
信有密云难作雨,愧无凉德可回天。
揽衣每为中宵起,拂枕谁能正昼眠。
三楚萧条非一日,未应愁瘁过当年。
鉴赏
此诗《悯雨次巡院韵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以及面对困难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首联“尘缨未许濯帘泉,敢把民忧付十连。”开篇即点出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忧虑之情,以“尘缨”比喻官场的污浊,以“帘泉”象征清廉之水,表达诗人不愿让百姓的忧愁寄托于自己,流露出对官场腐败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颔联“信有密云难作雨,愧无凉德可回天。”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密云虽多,却难以化为甘霖滋润大地,暗喻了社会问题的复杂与严峻;而诗人自谦无足够的道德修养来扭转乾坤,表达了对解决民生问题力不从心的感慨。
颈联“揽衣每为中宵起,拂枕谁能正昼眠。”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日不安寝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时刻挂念和对改善民生的强烈责任感。
尾联“三楚萧条非一日,未应愁瘁过当年。”总结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担忧,并指出这种萧条并非一日之功可以改变,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不会轻易放弃,将继续努力,希望未来能有所好转。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自我反省,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