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安知无二仲,更开池阁醉花仙
出处:《三过曹侍御见庞亭叠韵二首》
明 · 林光
豸冠高挂已多年,兴寄孤亭落翠烟。
庞老风情先我得,鹿门山色向谁妍。
诗寻碧嶂千峰拱,心洗长江一练悬。
吏隐安知无二仲,更开池阁醉花仙。
庞老风情先我得,鹿门山色向谁妍。
诗寻碧嶂千峰拱,心洗长江一练悬。
吏隐安知无二仲,更开池阁醉花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多次拜访曹侍御所居之地,特别关注了庞亭的景致与氛围。首句“豸冠高挂已多年”,以“豸冠”象征官职,暗示诗人已卸下官职,表达了对过往仕途生涯的回顾与释然。接着,“兴寄孤亭落翠烟”一句,通过“孤亭”与“翠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意境,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庞老风情先我得,鹿门山色向谁妍”两句,将庞亭与庞公(庞德公)相联系,表达了对庞公风雅情趣的追慕,同时也借鹿门山色的美丽,反衬出诗人对当前环境的独到感受。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既赞美了庞公的风范,也流露出对当下环境的自得之情。
“诗寻碧嶂千峰拱,心洗长江一练悬”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内心的净化。诗人仿佛在寻找那被群山环绕的碧绿峰峦,以及长江上悬挂的一条细长的白练,这不仅是对外在美景的欣赏,也是内心世界的映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心灵的纯净。
最后,“吏隐安知无二仲,更开池阁醉花仙”两句,借用“二仲”(指东汉隐士严子陵和陈仲弓)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官场却能保持隐逸之心的态度,同时期待在池阁中与花仙共醉的美好愿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庞亭及其周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隐逸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追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