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珂再过平沙道,问舍多为后来少
出处:《太平堤行》
明 · 皇甫汸
太平门外古崇堤,嘉树扶疏夹路垂。
负郭尽为芳草地,沿湖直绕白云司。
当时王贡总仙才,况是承恩北阙来。
御史府中乌半宿,尚书门下骑双回。
青山几度朝陵节,玄水曾流韨洛杯。
鸣珂再过平沙道,问舍多为后来少。
已看奏赋甘泉宫,每忆传诗临海峤。
惊心岁序易经春,举目湖山宛自新。
含香不睹游兰客,息影徒逢爱树人。
由来聚散皆无定,欲寄相思那可因。
负郭尽为芳草地,沿湖直绕白云司。
当时王贡总仙才,况是承恩北阙来。
御史府中乌半宿,尚书门下骑双回。
青山几度朝陵节,玄水曾流韨洛杯。
鸣珂再过平沙道,问舍多为后来少。
已看奏赋甘泉宫,每忆传诗临海峤。
惊心岁序易经春,举目湖山宛自新。
含香不睹游兰客,息影徒逢爱树人。
由来聚散皆无定,欲寄相思那可因。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皇甫汸的《太平堤行》描绘了太平门外古崇堤的美景,以及诗人对历史往事的追忆和感慨。首联写堤旁树木繁茂,绿意盎然,路边嘉树成荫,环境优美。接着通过“当时王贡总仙才”一句,暗示了堤边曾有贤能之士往来,如仙人般超凡脱俗。
诗人提及“御史府中乌半宿,尚书门下骑双回”,暗示了这里曾是朝廷官员的必经之地,体现了其地位的显赫。随后,诗人回忆起皇帝祭祀陵寝的盛事,以及在清流中洗涤的仪式,展现了皇家的庄重与神圣。
“鸣珂再过平沙道,问舍多为后来少”表达了诗人再次经过此地时,人事已非,感叹时光荏苒。他怀念过去在甘泉宫献赋的荣耀时刻,也怀念在临海峭壁吟诗的日子。
尾联“含香不睹游兰客,息影徒逢爱树人”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如今只能独自欣赏美景的寂寥。最后,诗人感慨人生聚散无常,相思之情难以寄托,寓含了深深的感伤和无奈。
整首诗以景抒怀,借太平堤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