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瘴起浮巇巘,碧海潮来绕近城
出处:《正德丁卯十月十七日寓恩平行台》
明 · 林廷玉
凯还当日费经营,三十馀年得太平。
到处金旗閒夜月,谁家砧杵送秋声。
黄茅瘴起浮巇巘,碧海潮来绕近城。
最是一般寥落甚,晚风疏雨逗羁情。
到处金旗閒夜月,谁家砧杵送秋声。
黄茅瘴起浮巇巘,碧海潮来绕近城。
最是一般寥落甚,晚风疏雨逗羁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正德年间,诗人林廷玉在恩平行台寓居时的所见所感。全诗以“凯还”开篇,暗示了国家历经多年的战争后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景象。首联“凯还当日费经营,三十馀年得太平”,既赞颂了国家的胜利与和平,也暗含了战争的艰辛与漫长。
颔联“到处金旗閒夜月,谁家砧杵送秋声”,通过“金旗”和“砧杵”这两个意象,分别描绘了夜晚宁静的场景和秋日的劳作景象,展现了和平时期人民生活的安宁与忙碌。金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静谧,而砧杵声则透露出家家户户的日常劳作,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营造了一种和谐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颈联“黄茅瘴起浮巇巘,碧海潮来绕近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黄茅瘴气弥漫山峦,碧海潮水环绕城市,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也隐喻了社会环境的复杂与多变。
尾联“最是一般寥落甚,晚风疏雨逗羁情”,点明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在晚风和稀疏的雨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羁旅之苦,这种情感与前文描绘的和平景象形成了反差,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战乱到和平的转变过程,以及和平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