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言异服休相讶,同轨同文本一家
出处:《送高邑佐伴贡入京用来韵十首》
明 · 成鹫
粤水燕山路未赊,观风问俗兴无涯。
异言异服休相讶,同轨同文本一家。
异言异服休相讶,同轨同文本一家。
鉴赏
此诗《送高邑佐伴贡入京用来韵十首(其八)》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友人出使京城的祝愿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
首句“粤水燕山路未赊”,以“粤水”和“燕山”象征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差异,暗示友人即将踏上一段遥远的旅程,前往京城。然而,“未赊”二字则透露出一种轻松与期待,仿佛旅程虽远,但并不觉得遥不可及,充满了对友人此行的祝福与期待。
次句“观风问俗兴无涯”,进一步描绘了友人此行的目的与意义。友人将观察各地的风俗习惯,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的机会,更体现了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与探索的热情。“无涯”二字强调了这种探索的无限性和深远性,预示着友人将会在旅途中收获丰富而深刻的文化体验。
后两句“异言异服休相讶,同轨同文本一家”,则展现了诗人对多元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认同。面对不同的语言与服饰,诗人鼓励人们不要感到惊讶或排斥,而是要看到这些差异背后共通的人类情感与文化根基。通过“同轨”与“同本”的比喻,强调了尽管表面形式各异,但人类追求和平、和谐、共同发展的本质是相同的,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洞察与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友人出使之旅的美好祝愿,也是对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与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