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燄赠君行,看取神龟火里走
出处:《魏先生下火》
宋 · 释怀深
呜呼魏大和,为人性纯厚。
虽居陋巷中,箪瓢甘自守。
聚学训童蒙,束脩粗糊口。
岁晚好吾宗,悟世非长久。
临行嘱妻子,叮咛诫诸后。
不学老庄周,说葬成虚谬。
不学襄阳翁,与女争先后。
先生之意不如斯,欲效禅家破诸有。
四众云臻,柴薪已就。
虽然父子至亲,到此如何可救。
不须救,生前已付山僧手。
一枝红燄赠君行,看取神龟火里走。
虽居陋巷中,箪瓢甘自守。
聚学训童蒙,束脩粗糊口。
岁晚好吾宗,悟世非长久。
临行嘱妻子,叮咛诫诸后。
不学老庄周,说葬成虚谬。
不学襄阳翁,与女争先后。
先生之意不如斯,欲效禅家破诸有。
四众云臻,柴薪已就。
虽然父子至亲,到此如何可救。
不须救,生前已付山僧手。
一枝红燄赠君行,看取神龟火里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的《魏先生下火》。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魏大的人物,其性格纯厚,即使身处简陋之中,也能甘于清贫,以教书育人为业,生活朴素。在生命的晚年,他洞悉世事无常,对子女留下遗言,教导他们不要追求空幻的道家思想或世俗的名利,而是要学习佛法,追求精神上的解脱。
诗中提到“四众云臻,柴薪已就”,意味着众多信徒前来寻求佛法,而魏大已经准备好了佛法的“柴薪”,即佛法的教义。然而,面对生死大事,即使是至亲之人,也难以挽救。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佛法能给予人们精神慰藉的肯定。
最后,“一枝红焰赠君行,看取神龟火里走”一句,以火焰中的神龟比喻生命不灭的精神力量,鼓励人们在面对死亡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如同神龟在烈火中依然能够自由行走,象征着灵魂的永恒与超越。
整首诗通过魏大的故事,传达了对人生、生死及佛法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