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河朔人伟奇,元衡笔力犹可窥
出处:《辰阳待岳祠之命舟发武陵回寄从游诸公》
宋 · 赵蕃
叔父风流元祐支,清贫远自相国时。
旧闻河朔人伟奇,元衡笔力犹可窥。
佳哉伯玉贤埙篪,小阮亦与竹林期。
兆民虽云非旧知,知之正自梅花诗。
伯寿憔悴儒冠衣,十年不调长苦饥。
经明行修后所归,非吾光远其谁推。
洪文学问方筑基,基成可保无倾攲。
嗟我误落东南陲,疏者乃亲亲异宜。
念我流转终年疲,去章已上归俟之。
或持酒肴或赠辞,亦或眷眷江之湄。
数面成亲还语离,前日之乐今日悲。
秋风飒飒衣披披,山长水远属玉飞。
高城望断日已西,望不可见令人思。
旧闻河朔人伟奇,元衡笔力犹可窥。
佳哉伯玉贤埙篪,小阮亦与竹林期。
兆民虽云非旧知,知之正自梅花诗。
伯寿憔悴儒冠衣,十年不调长苦饥。
经明行修后所归,非吾光远其谁推。
洪文学问方筑基,基成可保无倾攲。
嗟我误落东南陲,疏者乃亲亲异宜。
念我流转终年疲,去章已上归俟之。
或持酒肴或赠辞,亦或眷眷江之湄。
数面成亲还语离,前日之乐今日悲。
秋风飒飒衣披披,山长水远属玉飞。
高城望断日已西,望不可见令人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叔父:指代某位叔父。元祐:宋朝的一个年号。
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元衡:可能指诗人自己或友人。
伯玉:古人名,比喻有德行的人。
埙篪:古代两种乐器,比喻和谐关系。
兆民:众多百姓。
梅花诗:可能指诗人有才华的诗作。
伯寿:又一人名。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指读书人。
洪文学问:洪姓学者的学问。
倾攲:倾斜,不稳定。
东南陲:东南边疆。
疏者乃亲:原本疏远的人变得亲近。
流转:辗转迁移。
归俟:期待回归。
酒肴:酒和菜肴。
眷眷:深情的样子。
江之湄:江边。
数面:多次见面。
语离:话别。
前日之乐:过去的快乐。
秋风飒飒:秋风吹过。
属玉飞:比喻自己远行。
高城:城墙。
日已西:太阳西沉。
令人思:令人思念。
翻译
叔父在元祐年间以风流才子闻名,清贫的生活从他做相国时就开始了。早有耳闻河朔之地的人才非凡,元衡的文采仍能让人领略。
多么赞许啊,伯玉如同贤良的乐器,小阮也期待竹林之游。
虽然百姓们并非一开始就认识我,但通过梅花诗他们了解了我。
伯寿面容憔悴,穿着儒生的衣服,多年未得升迁,常受饥饿之苦。
他的学问深厚,品行端正,这是他最终的归宿,无人能超越他的光芒。
洪文学识正在打基础,一旦根基稳固,就能避免动摇。
唉,我误入了东南边陲,原本疏远的人却变得亲近,这不合常理。
常年漂泊让我疲惫,只希望能早日结束,回到家乡。
有人带来酒菜,有人赠言,还有人在江边深情相待。
几次见面后又分别,昔日的欢乐如今成了悲伤。
秋风吹过,衣衫飘摇,山水迢迢,我如玉鸟远飞。
遥望高城,夕阳西下,视线尽头的景象触景生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辰阳待岳祠之命舟发武陵回寄从游诸公》,通过对叔父的追忆和赞誉,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首句提到叔父的风流才情,即使在清贫中也保持着相国时的品格。接着,诗人提及叔父的才学和品德,如元衡般的笔力和与贤者的交往。他对叔父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即使与叔父关系疏远,但仍能从梅花诗中感受到他的智慧。
诗中提到伯寿的困顿,十年不得升迁,生活艰辛,但他的学问品行值得尊敬。诗人感叹自己身处东南偏远之地,人事变迁,与亲友疏远。他表达出对朋友们的感激,期待他们的关心和支持,相聚的欢乐与别离的悲伤交织。最后,诗人描绘了秋风吹过,自己独自离去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