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散席人间曲,不是寥天鹤上声
出处:《和川守侍郎缑山题仙庙》
唐 · 徐凝
王子缑山石殿明,白家诗句咏吹笙。
安知散席人间曲,不是寥天鹤上声。
安知散席人间曲,不是寥天鹤上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缑山:古代山名,与王子有关的传说。石殿:用石头建造的宫殿。
白家诗句:指某位姓白诗人的诗句。
吹笙:用笙这种乐器演奏。
散席:宴会结束。
寥天鹤:天空中的孤鹤,象征高洁。
翻译
王子在缑山的石殿中,明亮的光线下吟诵白家的诗句,伴随着笙乐。谁能知道,这人间宴席上的音乐,是否也是来自天上的仙鹤之音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缑山石殿中举行的文人雅集,诗中的意境清新雅致。"王子缑山石殿明"一句,设定了诗歌的情景背景,表明是在一个光线通透的石殿内,而这座石殿位于缑山之上,可能是某位王公或贵族的别墅或庙宇。"白家诗句咏吹笙"则暗示集会中有人吟诵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同时伴随着音乐家的笙声,这里"咏"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对诗的赞美,也传递出集会上的和谐气氛。
接下来的"安知散席人间曲,不是寥天鹤上声"两句,则是在描绘宴席结束后的情形。"散席"意味着宴会即将结束,而"人间曲"则指的是人们在宴席间所唱的歌曲,可能是些流行于世间的情感小曲或是宴席上的应景之作。而最后一句"不是寥天鹤上声"则是在强调,这些地面上的欢乐歌声,与那些高远、超脱尘世的仙界之音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里的"鹤上声"形象,是指仙人或高僧乘鹤升天时所发出的声音,比喻极高无上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宴会中的凡俗欢乐与超然脱俗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