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明通日月,苍翠叠莓苔
出处:《石屋次韵》
明 · 孙承恩
石屋何年凿,秋风此度来。
空明通日月,苍翠叠莓苔。
元气蒸常湿,烟霏锁不开。
何当傍幽胜,随意筑琴台。
空明通日月,苍翠叠莓苔。
元气蒸常湿,烟霏锁不开。
何当傍幽胜,随意筑琴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石屋在秋风中静默矗立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共生。首句“石屋何年凿”,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主题,暗示了石屋历史悠久,激发读者对过往岁月的遐想。接着,“秋风此度来”点明时节,秋风的轻拂为画面增添了几分萧瑟之美,同时也预示着季节的更迭。
“空明通日月,苍翠叠莓苔”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石屋内外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空明的室内与外界的日月相映成趣,而苍翠的莓苔则为石屋增添了一份生机与古朴。这里不仅展现了石屋的自然环境,也隐含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元气蒸常湿,烟霏锁不开”进一步渲染了石屋周围的氛围,元气蒸腾,湿气弥漫,仿佛与外界隔绝,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静谧空间。这里的“烟霏”不仅指自然界的烟雾,也可能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
最后,“何当傍幽胜,随意筑琴台”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能在这样的幽静之地,随意地建造一个琴台,享受音乐与自然的和谐。这一句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其对艺术与自然融合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屋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