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全文

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

出处:《九月一日闻雁
宋 · 岳珂
今年九月旦,泽国始闻雁。
雍雍三两声,云关更凄断。
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
穷漠三万里,还复思故乡。
雁来过期已一月,汝来之迟果何说。
雁对以臆不能言,来时胡儿将寇边。

拼音版原文

jīnniánjiǔyuèdànguóshǐwényàn

yōngyōngsānliǎngshēngyúnguāngèngduàn

宿hànqiěhuángdàoliáng

qióngsānwànháixiāng

yànláiguòyuèláizhīchíguǒshuō

yànduìnéngyánláishíérjiāngkòubiān

注释

泽国:水乡,指地势低洼、湖泊众多的地方。
雍雍:形容雁鸣和谐。
云关:边关,古代设置在险要地方的关隘。
稻粱:泛指粮食,稻和粱都是谷物。
穷漠:荒漠,贫瘠而无人烟的地方。
胡儿: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寇边:侵犯边境,指敌对势力入侵。

翻译

在今年九月初,水乡初次听到雁鸣。
雁群发出和谐的三两声,穿越云关显得格外凄凉。
宿豫地区干旱又遭蝗灾,难道你们没有粮食吃吗?
在这遥远荒漠之地,我依然思念着故乡。
大雁已经来过一个月,你的迟到又能怎么说呢?
雁只能用叫声表达,它们来时胡人正准备侵犯边境。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岳珂的《九月一日闻雁》描绘了秋季初闻大雁南飞的情景。开篇"今年九月旦,泽国始闻雁",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雁鸣在江南水乡的秋日显得尤为清新。接着"雍雍三两声,云关更凄断",通过雁鸣的悠长和关塞的凄凉,传达出一种孤寂与哀愁。

诗中提到"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暗示大雁可能是因为家乡遭遇饥荒才不得不离开。"穷漠三万里,还复思故乡",大雁的迁徙之路遥远而艰辛,流露出它们对故土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雁来过期已一月,汝来之迟果何说",诗人质问大雁为何来得如此之晚,似乎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的忧虑。"雁对以臆不能言,来时胡儿将寇边"则借雁的形象,暗示敌人的威胁近在咫尺,加重了诗歌的紧张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雁为载体,既展现了自然景象,又融入了深沉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