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莫忽贱微,意莫徇贵势
出处:《非意篇呈表臣》
宋 · 梅尧臣
人言厨传繁,乃是郡久例。
一日苟不修,未免众吠睨。
饱尚谤所兴,饥必愠不细。
损之礼渐隳,存之礼未替。
心莫忽贱微,意莫徇贵势。
我将取是然,敢以为君计。
一日苟不修,未免众吠睨。
饱尚谤所兴,饥必愠不细。
损之礼渐隳,存之礼未替。
心莫忽贱微,意莫徇贵势。
我将取是然,敢以为君计。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厨传:指厨师的地位或传统。郡久例:长期沿袭的郡里风俗。
修:讲究,修养。
吠睨:责备、轻视的目光。
谤所兴:因诽谤而产生的事端。
愠不细:怒气难以细说,形容怒火很大。
损之礼:衰落的礼节。
存之礼:保存下来的礼仪。
贱微:地位低微的人。
贵势:权贵势力。
翻译
人们常说厨师的地位繁杂,这是长久以来郡里的惯例。如果有一天不讲究,难免会引来众人指责和轻视。
即使吃饱了还会遭受诽谤,饥饿时更是易怒难耐。
礼节的维护渐渐衰退,但保存礼仪的观念并未消失。
内心不要忽视卑微之人,行事也不要迎合权贵。
我将遵循这个道理,斗胆以此为君主考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非意篇呈表臣》,主要探讨了官场中对待饮食的礼仪问题。诗中指出,尽管厨房事务看似繁琐,实则是地方官员长久以来的传统。如果有一天疏于打理,就可能引起他人的非议和指责,无论是饱食还是饥饿,都可能成为他人批评的理由。诗人强调,礼仪虽然在逐渐淡化,但尊重和体恤下属的美德不应废弃。他提醒表臣,无论面对地位高低的人,都应保持谦逊和公正,他以此为原则,并希望表臣也能深思。
整首诗以厨房琐事为切入点,揭示了官场中的微妙人际关系,以及对公正和人情的考量,体现了梅尧臣的道德关怀和对官员品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