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舍茅檐障短屏,荒村事事总飘零
出处:《宿安平集》
明 · 孙传庭
草舍茅檐障短屏,荒村事事总飘零。
秋风况是愁中见,夜雨那堪客里听。
浊酒漫供劳吏醉,邻鸡频唤仆夫醒。
未明忽又驱车去,踪迹真同泛水萍。
秋风况是愁中见,夜雨那堪客里听。
浊酒漫供劳吏醉,邻鸡频唤仆夫醒。
未明忽又驱车去,踪迹真同泛水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孙传庭在安平集住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悲凉与孤独之情。
首联“草舍茅檐障短屏,荒村事事总飘零”,开篇即点明环境的简陋与荒凉,草舍、茅檐、短屏,构成了一幅简朴而略显凄清的画面。荒村中的每一件事都透露出一种飘零之感,仿佛一切都失去了依托,流露出诗人对现状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秋风况是愁中见,夜雨那堪客里听”,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秋风本就容易引发人的愁绪,更何况是在愁苦中见到它;夜雨在异乡的旅人耳中,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孤独。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颈联“浊酒漫供劳吏醉,邻鸡频唤仆夫醒”,描绘了诗人借酒浇愁的情景。在忙碌的官吏面前,诗人只能以浊酒来麻醉自己,试图忘却内心的忧愁。然而,邻近的鸡鸣声却一次次唤醒了仆人,也似乎在提醒着诗人,现实的困扰并未因此而消散。
尾联“未明忽又驱车去,踪迹真同泛水萍”总结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天还未亮,诗人便匆匆驾车离去,他的行踪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无根无依,充满了漂泊不定的意味。这一联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命运,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自然景象以及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饱受愁苦的复杂心境,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