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更相邑中黔,面比乌鸦色未深
出处:《赠墨手道人寄晁子止即用子止韵》
宋 · 李石
夷门道人墨为手,艺如巫咸日中走。
逢人便与墨模糊,西里自妍东里丑。
不须更相邑中黔,面比乌鸦色未深。
为抬墨手高处问,我手何如君子心。
逢人便与墨模糊,西里自妍东里丑。
不须更相邑中黔,面比乌鸦色未深。
为抬墨手高处问,我手何如君子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夷门:指洛阳的夷门,古代地名。墨为手:以墨作为绘画工具。
巫咸:古代传说中的神巫,这里形容技艺高超。
走:疾驰,快速移动。
逢人:遇见任何人。
墨模糊:随意挥洒墨迹。
更相:互相比较。
邑中黔:城中的黑人,这里代指肤色黑的人。
乌鸦色:比喻极黑的颜色。
抬墨手:高举着画笔。
君子心:君子的品格,高尚的心境。
翻译
夷门的道人以墨为画笔,技艺精湛如同巫咸在中午疾驰。他遇见人就随意挥洒墨迹,这边看似美丽那边却显得丑陋。
不必在城中寻找黑漆之人,他的脸色比起乌鸦还要稍浅一些。
他高举着墨手询问他人,我的画技与君子的心境相比如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通过描绘一个以卖墨为生的道人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品德高尚之人的赞美。诗中的“夷门道人”指的是在街头巷尾兜售墨汁的人,他们的手因为长时间与墨水接触而变得乌黑。"艺如巫咸日中走"则形容他们的技艺精湛,仿佛像巫师一样神奇,每天行走于市井之中。
第三句“逢人便与墨模糊”表现了道人的勤劳,他们在街上遇到的人就会主动推销自己的墨汁。"西里自妍东里丑"则是形容他们虽然在西边卖墨时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到了东边就能展现出其技艺之美。
诗的后半部分“不须更相邑中黔,面比乌鸦色未深”表明道人的皮肤因常年与墨水打交道而变得黝黑,但这种颜色并不算太深。"为抬墨手高处问,我手何如君子心"则是诗人自问自己的手是否能达到像君子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高尚者的尊重,以及对那些虽然外表不起眼但内在美好之人的认可。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中,对于卖艺者或小商贩的同情和理解。这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观察,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关注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