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灵群□咸归化,觉道从渠成不成
出处:《别匡山归宗寺半偈》
明 · 何南凤
我到匡山花未发,我去山花落尽时。
猛风积雪曾侵骨,煦日舒颜听鸟啼。
丈室孤灯深夜坐,几回明月对襟期。
襟期对此平生足,世上无忧天上福。
堪嗟平生百计口,此际等閒满所欲。
声色才染便是魔,真人决定藏空谷。
空谷优游遁姓名,太和元气自流行。
万灵群□咸归化,觉道从渠成不成。
拟求宗乘与实法,名心未尽堕无明。
无明路是无生路,祇为名心自差误。
名心若净色亦除,五欲□□绝回互。
说与归宗上士知,我在庐山何去住。
猛风积雪曾侵骨,煦日舒颜听鸟啼。
丈室孤灯深夜坐,几回明月对襟期。
襟期对此平生足,世上无忧天上福。
堪嗟平生百计口,此际等閒满所欲。
声色才染便是魔,真人决定藏空谷。
空谷优游遁姓名,太和元气自流行。
万灵群□咸归化,觉道从渠成不成。
拟求宗乘与实法,名心未尽堕无明。
无明路是无生路,祇为名心自差误。
名心若净色亦除,五欲□□绝回互。
说与归宗上士知,我在庐山何去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匡山时的复杂心境与深刻感悟。首句“我到匡山花未发,我去山花落尽时”以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两次到访匡山的不同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猛风积雪曾侵骨,煦日舒颜听鸟啼”两句,通过自然界的严冬与春日景象,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美好,以及内心的坚韧与宁静。
“丈室孤灯深夜坐,几回明月对襟期”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与明月相对的情景,表达了对清净与自由的向往。接下来的“襟期对此平生足,世上无忧天上福”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感,认为即使在尘世中也能找到心灵的安宁与幸福。
“堪嗟平生百计口,此际等閒满所欲”则反思了人生中的种种追求与努力,指出在某些时刻,这些追求反而成了束缚。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声色才染便是魔,真人决定藏空谷”的观点,强调真正的智慧与解脱在于远离世俗的诱惑,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空谷优游遁姓名,太和元气自流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在自然之中,万物和谐共存,体现了宇宙的真理。最后,“万灵群□咸归化,觉道从渠成不成”则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归于自然秩序的认同,以及对自我觉醒道路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