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致阴类,嗜好用其性
不虞猝见侵,怪事发轩屏。
黄口养渐大,紫翮翻相映。
雌雄力难护,吞噬气方盛。
岂不避戊己,天意特未定。
主人勇赴救,为惠固当竟。
蜿蜒堕尺箠,折首甘所迎。
古人致阴类,嗜好用其性。
此族遭炮燔,往往多夭横。
人固异于物,纵暴胡忍听。
试看自古来,善者终必胜。
羿殒莽亦屠,曾莫保躯命。
报应各以类,岂不信可證。
驱而放之菹,是乃三代政。
姑用柳子言,锄吾草莱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程渔庄救助燕子的情景,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与对自然法则的思考。开篇以“燕巢屹高垒,蛇行危折罄”描绘了燕子筑巢的环境,既高且险,隐喻着生存的不易。接着,“不虞猝见侵,怪事发轩屏”则表达了燕子遭遇威胁时的惊慌与无助。
“黄口养渐大,紫翮翻相映”描绘了燕子幼雏的成长过程,以及成年后羽毛的美丽,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繁荣。“雌雄力难护,吞噬气方盛”则揭示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燕子虽尽力保护幼雏,但仍然难以抵挡天敌的侵袭。
“岂不避戊己,天意特未定”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主人勇赴救,为惠固当竟”赞扬了程渔庄的勇敢与善良,他不顾危险救助燕子,体现了人性中的光辉。
“蜿蜒堕尺箠,折首甘所迎”描述了程渔庄救助燕子的具体行动,即使面临危险,也愿意伸出援手。“古人致阴类,嗜好用其性”引出古人对待动物的态度,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此族遭炮燔,往往多夭横”警示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伤害,往往导致它们的灭绝或早逝。“人固异于物,纵暴胡忍听”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指出人类应该尊重生命,避免过度的暴力与残忍。
“试看自古来,善者终必胜”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调善良与仁慈最终会得到回报。“羿殒莽亦屠,曾莫保躯命”通过引用古代英雄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善行的力量。“报应各以类,岂不信可證”则强调了因果报应的自然法则。
最后,“驱而放之菹,是乃三代政”提到古代的政策,即保护野生动物,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姑用柳子言,锄吾草莱径”则是诗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决心,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程渔庄救助燕子的善举,更深入探讨了生命、自然、道德与历史等多个层面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伦理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