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
出处:《登垄》
唐 · 高适
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远离家乡的道路上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
“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开篇两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旅人在丘陵地带行走的情景。垄头是小土岗,而远行客则是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前行的人。垄上的水分成两股,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选择和道路的岔道。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接下来的两句,流水喻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而行人则是迷茫不知前路如何。这里流水与行人的对比强化了诗中时间感和空间感的主题。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此处"浅才"可能指代作者自谦,其才能平平,但却能以诗会友。"孤剑通万里"则是表达了即便是身单影只,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畏艰难。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结尾两句,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从来感知己"则表明只有深刻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力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旅途景物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传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情感寄托,以及面对未知前路时的坚守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