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蔗作何味,附子出在西川
出处:《送川全之云门》
宋 · 释慧空
入岭踏著披秀,恰似倒食甘蔗。
前头节节不同,未可只么掉下。
雪峰玄沙黄檗,鼓山东禅西禅。
是处波腾岳立,随方五位三玄。
一一从头咬嚼,要令首尾完全。
云门尽头一节,苦硬如咬生铁。
一咬咬著舌头,洛阳桥成两截。
普贤隐身无地,文殊倒退三千。
有问蔗作何味,附子出在西川。
前头节节不同,未可只么掉下。
雪峰玄沙黄檗,鼓山东禅西禅。
是处波腾岳立,随方五位三玄。
一一从头咬嚼,要令首尾完全。
云门尽头一节,苦硬如咬生铁。
一咬咬著舌头,洛阳桥成两截。
普贤隐身无地,文殊倒退三千。
有问蔗作何味,附子出在西川。
鉴赏
这首诗以“送川全之云门”为题,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诗中以“入岭踏著披秀,恰似倒食甘蔗”开篇,巧妙地将登山比作品尝甘蔗,形象地表达了探索与领悟的过程。接着,“前头节节不同,未可只么掉下”,强调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不能轻易放弃。
随后,诗人引用了多位禅宗大师的名字,如雪峰、玄沙、黄檗、鼓东、西禅等,通过这些名字串联起禅宗的智慧和传统,展现了禅学的博大精深。诗句“是处波腾岳立,随方五位三玄”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宗思想的广泛性和层次性,即无论何处,都有其独特的波澜壮阔和高峰耸立,而禅宗的智慧则如同五位三玄般深邃复杂。
接下来,“一一从头咬嚼,要令首尾完全”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或道理的过程,需要从头到尾彻底消化,确保完整无缺的理解。而“云门尽头一节,苦硬如咬生铁”则以云门为喻,指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和挑战,比喻为咬生铁般的艰苦。
最后,“一咬咬著舌头,洛阳桥成两截”和“普贤隐身无地,文殊倒退三千”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在面对巨大挑战时,即使是最伟大的智者也可能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可能出现自我怀疑的情况。而“有问蔗作何味,附子出在西川”则以蔗和附子为引,提出问题,暗示了对人生意义和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需要不断地寻找和发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禅宗智慧,探讨了人生旅途中的探索、挑战与成长,以及对真理和智慧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