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舒其云,沄沄其水
出处:《精卫诗》
宋 · 吕本中
西山有鸟,其状如乌。
名曰精卫,其名自呼。
精卫堙海,不堙不止。
问谁之报,云帝之子。
帝子女娃,往游不还。
精卫求之,不敢有安。
海流不改,汝堙不迁。
嗟哉精卫,志则可怜。
我昔读书,惟圣之求。
竭力从之,以春及秋。
老人宴居,审吾之学。
惟时友朋,日就雕琢。
圣言甚微,吾意则近。
近以识微,退或有进。
三年于曹,惟罪之恐。
人虽甚厌,子亦不勇。
舒舒其云,沄沄其水。
子不与归,而曰有以。
豕羊在牢,刍秣之恋。
烹庖及之,抑又谁怨。
予学日远,子道日疏。
有愧精卫,其谁与居。
精卫之飞,不必戾天。
子之不如,宁有智焉。
惟作与否,愚智之择。
小人作诗,惟一劝百。
名曰精卫,其名自呼。
精卫堙海,不堙不止。
问谁之报,云帝之子。
帝子女娃,往游不还。
精卫求之,不敢有安。
海流不改,汝堙不迁。
嗟哉精卫,志则可怜。
我昔读书,惟圣之求。
竭力从之,以春及秋。
老人宴居,审吾之学。
惟时友朋,日就雕琢。
圣言甚微,吾意则近。
近以识微,退或有进。
三年于曹,惟罪之恐。
人虽甚厌,子亦不勇。
舒舒其云,沄沄其水。
子不与归,而曰有以。
豕羊在牢,刍秣之恋。
烹庖及之,抑又谁怨。
予学日远,子道日疏。
有愧精卫,其谁与居。
精卫之飞,不必戾天。
子之不如,宁有智焉。
惟作与否,愚智之择。
小人作诗,惟一劝百。
鉴赏
这首诗《精卫诗》由宋代诗人吕本中创作,通过描述精卫填海的故事,寓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个人修养的思考。
诗中首先描绘了精卫鸟的形象,它像乌鸦一样,却有着坚定不移的意志,为了报答帝女娃的不幸遭遇,决心填平大海。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感叹。接着,诗人将自己比作精卫,表达了自己在追求圣贤之道上的决心和努力,无论是春日的勤奋还是秋日的反思,都体现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诗中提到与朋友的交往,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圣人言论的理解与实践,强调了时间的积累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反思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表达了对精卫精神的敬佩,以及在道德修养上的自我警醒。
最后,诗人以精卫填海的比喻,鼓励人们即使能力有限,也要勇于行动,选择正确的道路,不论结果如何,都应坚持自己的信念。同时,诗人也借精卫之名,提醒自己和他人,不应因外界的诱惑而偏离正道,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道德的高尚。
整首诗通过对精卫填海故事的重新演绎,不仅展现了对古代神话的深刻理解,更蕴含了对个人成长、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