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
出处:《北郭贫居》
唐 · 孟郊
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进:前进。乏:无力。
广莫:广大无边。
力:力量。
退:退却。
为:成为。
蒙笼:隐蔽、隐藏。
失意:遭遇挫折,不得志。
归:回归。
四向:四方。
相识:认识的人。
疏:疏远。
地僻:地方偏僻。
草木壮:草木茂盛。
荒条:荒凉的树枝。
庐:简陋的房屋。
夜贫:夜晚贫穷。
灯烛绝:灯火熄灭。
吾书:我的书籍。
贞静:坚贞宁静。
操:品格。
秋蝉:秋天的蝉。
清虚:清冷虚无。
翻译
前进乏力无能为力,退却只能隐居避世。三年以来失意而归,四方旧友关系疏远。
地处偏僻草木繁茂,荒芜枝条支撑我的茅屋。
夜晚贫困连灯火都熄灭,只有明月照亮我读书的时光。
想要了解我坚贞宁静的品格,就看秋天蝉儿在清虚中饮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偏远地区的艰苦生活和精神追求。开篇"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遇到困难,无奈之下只能隐居山林。"三年失意归"显示了诗人的不顺遂心和对归隐生活的无奈接受。"四向相识疏"则透露了他与外界联系的减少,孤独感油然而生。
接着,"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描绘了一种自然环境,诗人在这偏远之处建造自己的居所,与大自然密切相连。夜晚的景象"夜贫灯烛绝"展示了生活的艰难和物质上的匮乏,但"明月照吾书"则表达了诗人依然坚持着阅读与学问,即便是在困境中,也不放弃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心世界的描绘。"欲识贞静操"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平和生活态度的向往,而"秋蝉饮清虚"则是对自然界中小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察,暗含着对自己精神状态的一种比喻。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心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守与超脱,是一首充满哲理且富有意象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