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堂堂一讲师,平生矻矻鬓成丝
出处:《和卓省元韵》
宋 · 陈宓
六十堂堂一讲师,平生矻矻鬓成丝。
紫阳道坦行来熟,洛水源深向上窥。
身岂匏瓜常不食,味耽昌歜有同谁。
旁人莫笑饥肠苦,回颊甘香胜似饴。
紫阳道坦行来熟,洛水源深向上窥。
身岂匏瓜常不食,味耽昌歜有同谁。
旁人莫笑饥肠苦,回颊甘香胜似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六十堂堂:形容人的威严和德高望重。矻矻:形容勤劳不懈的样子。
鬓成丝:形容白发很多,年事已高。
紫阳道:可能指道教中的紫阳真人或某个地方名。
洛水源:可能指洛阳附近的水源,也可能象征学问渊源。
匏瓜:葫芦,古代比喻无所作为的人。
昌歜:美酒的代称。
旁人:周围的人。
回颊甘香:回味时的甜美感觉。
胜似饴:比蜜糖还要甘甜。
翻译
一位威严的六十老讲师,一生勤奋,白发如丝。在紫阳大道上行走自如,探寻洛水源头,深邃而向往。
我并非总不吃葫芦,对美酒的热爱,又有谁能比得上。
旁人勿笑我饥饿难耐,回味脸颊的甘甜,胜过蜜糖的滋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的《和卓省元韵》。诗中,诗人以自画像的方式描绘了一位年届六十的老讲师形象,他一生勤奋,头发斑白如丝,对学问之道深入探究,如同在紫阳大道上行走自如,又如洛水源头不断向上探索。诗人自比为不常离口的葫芦瓢,对学术之乐有着深深的沉迷,这种乐趣并非他人所能轻易理解。他劝告旁人不要嘲笑他的刻苦,因为沉浸在知识的甜美中,那种甘美胜过任何甜食。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学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