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全文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出处:《金桥感事
唐 · 吴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春郊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拼音版原文

tàixíngxuědiéqíngkōngèryuèchūnjiāoshàngshuòfēng
yǐnzǎowénlínwèiběi

shèdiāojīnguòshāndōng
bǎiniányǒuchuāntànníngwèijiànggōng

chángtíngzhèngchóujuéāijiāshùyānzhōng

注释

太行:中国的一座山脉,位于河北、山西两省之间。
雪叠:雪层层堆积的样子。
晴空:清澈明亮的天空。
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份。
春郊:春天的郊外。
朔风:北风,多指冬季的风。
饮马:让马饮水,此指军队驻扎休整。
临渭北:靠近渭水以北的地方,渭水为黄河支流,流经陕西中部。
射雕:字面意思是射下大雕,常用来形容武艺高强或征战之事。
山东:古代指崤山、华山以东地区,非现今山东省。
百年:长时间,比喻历时久远。
徒有:仅仅有,只是空有。
伊川叹:借指对失去领土的惋惜,伊川为河南境内河流,这里泛指故土。
五利:指多种利益,特指通过和平手段获得的利益。
魏绛功:春秋时晋国大夫魏绛曾提出和戎政策,带来和平与繁荣,此处借指通过外交手段获取和平的功绩。
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长亭:古时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常作为送别之地。
愁绝:极度忧愁。
哀笳:悲伤的胡笳音乐,胡笳为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
戍烟: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周围的炊烟,象征边疆景象。

翻译

太行山与白雪重叠在晴朗的天空下,二月的春郊依然遭受着北风的吹拂。
早就听闻在渭水北边驻马饮水,如今又想策马越过关东,仿佛射雕英雄再现。
历经百年,人们白白感叹着伊川(比喻失地)的丧失,难道就不能像魏绛那样通过和戎政策取得五利之功吗?
夕阳西下,长亭之中正是愁绪万千之时,一声悲哀的胡笳曲在戍楼的炊烟中飘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晴的自然景象,诗人心境则是怀旧与哀愁交织。开篇“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春郊尚朔风”写出了冬末春初,大地回暖之际,太行山脉上雪花融化,天空澄清,但乡间仍有一丝寒意。这两句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凛冷的画面。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则转入具体行动,诗人想起古时英雄如荆轲等人的壮举,自己也想要跨越重重困难,达成伟业。这里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不甘平庸和雄心壮志。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哀叹。伊川即指伊尹、洛川,都是古代贤相;五利则是战国时期的人物,魏绛则是西汉初年的一位将军。诗人感慨于历代英雄事业的成败无常,以及个人功业难以长久。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最后两句则是对景物与心境的深刻描绘。日暮时分,在长亭中感受着孤独和忧愁,而远处传来了哀伤的笳声,这一切都融入了萦绕在边塞戍楼上的烟霭之中,营造出一幅苍凉而寂寞的边塞图景。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历史英雄事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英雄梦想及对过往成就的无常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