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排后代无神禹,生息何方有计然
出处:《垂泪一首》
明 · 顾璘
十月南湖水拍天,屋庐漂尽少人烟。
河防不救柴林院,王赋谁蠲汉上田。
疏排后代无神禹,生息何方有计然。
衰老空垂忧国泪,几曾恩惠及颠连。
河防不救柴林院,王赋谁蠲汉上田。
疏排后代无神禹,生息何方有计然。
衰老空垂忧国泪,几曾恩惠及颠连。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垂泪一首》描绘了深秋时节南湖的荒凉景象。"十月南湖水拍天"写出了湖面开阔,水势浩渺,仿佛与天相接,而"屋庐漂尽少人烟"则揭示了人烟稀少,村庄可能因战乱或自然灾害而破败。接下来的"河防不救柴林院,王赋谁蠲汉上田"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百姓疾苦的忧虑,河防无人维护,柴林院(可能指贫困人家)得不到救助,田地的赋税也无人减免。
"疏排后代无神禹,生息何方有计然"暗喻治国者缺乏像大禹那样的贤能,不知如何规划民生,使得人民生活艰难,难以找到生存之道。最后两句"衰老空垂忧国泪,几曾恩惠及颠连"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体衰,只能徒然为国家的困境和人民的困苦流泪,感叹自己的恩泽未曾惠及到那些处于困苦之中的民众。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明朝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疾苦,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