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百战功成后,一曲霓裳种祸胎
出处:《观舞天魔》
元末明初 · 王翰
忆昔开元天上乐,遗音传向世间来。
鹍弦夜拨风生殿,羯鼓春敲花满台。
荔子浆寒醒未解,海棠日煖梦初回。
谁知百战功成后,一曲霓裳种祸胎。
鹍弦夜拨风生殿,羯鼓春敲花满台。
荔子浆寒醒未解,海棠日煖梦初回。
谁知百战功成后,一曲霓裳种祸胎。
鉴赏
这首诗《观舞天魔》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作,通过描绘古代宫廷舞蹈的盛况,隐喻了历史上的兴衰更替与歌舞升平背后的深刻含义。
首句“忆昔开元天上乐”,以“开元”代指唐朝盛世,表达了对那段历史时期繁荣景象的怀念。接着,“遗音传向世间来”则暗示着那些美好的回忆和艺术成就穿越时空,影响至今。
“鹍弦夜拨风生殿,羯鼓春敲花满台。”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宫廷舞蹈的场景。鹍弦夜拨,意味着在夜晚轻轻拨动琴弦,仿佛微风吹过宫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羯鼓春敲,则是春天里击打羯鼓的声音,使得花儿在舞台上绽放,展现出舞蹈的活力与生机。
“荔子浆寒醒未解,海棠日煖梦初回。”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舞蹈中的细节,荔子浆的寒凉与海棠在温暖阳光下的复苏,象征着舞蹈中情感的起伏与变化,同时也暗含着历史的冷暖与变迁。
最后,“谁知百战功成后,一曲霓裳种祸胎。”这句话揭示了主题,即尽管舞蹈展现了盛世的繁华,但最终却可能成为导致衰败的根源。这里“霓裳”借指唐代著名舞蹈《霓裳羽衣曲》,它既是艺术的巅峰,也是历史转折点的预兆,寓意着华丽背后隐藏的危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以及对艺术与权力之间复杂关系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