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过我东林下,共爇松灯读让王
出处:《寓寒梅古寺,荅凌稚圭明经见寄来韵》
明 · 成鹫
古寺閒田未尽荒,寒梅冲雪透春光。
僧眠冷榻能无梦,鸟啄岩花却有粮。
密约久迟莲社炳,奇书曾借漆园庄。
何时过我东林下,共爇松灯读让王。
僧眠冷榻能无梦,鸟啄岩花却有粮。
密约久迟莲社炳,奇书曾借漆园庄。
何时过我东林下,共爇松灯读让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画面,通过寒梅、古寺、僧人与自然界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捕捉。
首联“古寺閒田未尽荒,寒梅冲雪透春光”,开篇即以古寺与闲田的和谐景象引入,寒梅在冬雪中绽放,透露出春天的生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也寓意着希望与新生。
颔联“僧眠冷榻能无梦,鸟啄岩花却有粮”,通过僧人与鸟儿的行为对比,表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僧人虽眠于冷榻,但内心宁静,无梦扰心;而鸟儿则在岩花间觅食,生活自得其乐。这一对比,既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也反映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自在与满足。
颈联“密约久迟莲社炳,奇书曾借漆园庄”,这里引用了佛教中的“莲社”和庄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对智慧的追求。密约代表了心灵深处的约定或理想,莲社则是佛教徒聚集修行的地方,象征着精神的归宿。奇书与漆园庄(庄子的寓言故事)则暗示了对哲学思想的探索与理解。
尾联“何时过我东林下,共爇松灯读让王”,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相聚,共同探讨人生、自然与哲学的深邃话题。东林下,可能指代一个理想的会面地点,象征着心灵的交流与共鸣。共爇松灯,意味着在自然的氛围中,通过阅读与对话,寻求心灵的契合与智慧的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寒梅、古寺、僧人、鸟儿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禅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