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将杯酌随宜具,剩有溪山取次嬉
出处:《游云顶院和徐叔子韵》
宋 · 陈傅良
老大生憎儿女态,更无春怨与秋悲。
略将杯酌随宜具,剩有溪山取次嬉。
爱客不妨兼泛泛,论文何苦太奇奇。
况曾窥得尊生术,通昔蒲团日一炊。
略将杯酌随宜具,剩有溪山取次嬉。
爱客不妨兼泛泛,论文何苦太奇奇。
况曾窥得尊生术,通昔蒲团日一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儿女态:指年轻人的情感纠葛或世俗琐事。春怨:春天的愁绪,可能指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秋悲:秋天的哀伤,可能指对衰老或世事变迁的感怀。
随宜具:根据适宜的情况准备。
取次嬉:随意游玩,轻松愉快。
泛泛:广泛交往,不拘小节。
论文:讨论学术问题。
尊生术:人生的智慧或哲学,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蒲团:禅修时所坐的草垫,象征简朴生活。
日一炊:每天只煮一次饭,形容生活简单,心境淡泊。
翻译
年长者已厌倦儿女情态,不再有春天的愁怨和秋天的悲伤。随意准备些酒食,剩下的时间就去山水间游玩。
待客不必拘泥,随意交往即可,讨论学问何必太过奇特。
况且我已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过去常常坐在蒲团上,每天只煮一次饭。
鉴赏
这首宋诗《游云顶院和徐叔子韵》是陈傅良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年长后心态的转变以及对生活的闲适态度。首句“老大生憎儿女态”揭示了诗人对于年轻时可能过于追求世俗情感的厌倦,转而倾向于成熟稳重。接下来的“更无春怨与秋悲”则表明诗人已经超脱了季节变迁带来的哀愁,心境平和。
“略将杯酌随宜具”描绘了诗人随意安排饮酒的乐趣,享受当下,不拘小节。“剩有溪山取次嬉”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愿意在山水间随意游玩,享受闲暇时光。诗人对待客人和学术的态度也颇为洒脱,“爱客不妨兼泛泛,论文何苦太奇奇”,他欢迎朋友来访,但并不强求深入讨论,主张轻松自在。
最后两句“况曾窥得尊生术,通昔蒲团日一炊”暗示诗人可能参透了某种生活哲理,过着简朴的生活,每日只需简单的一餐,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豁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