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作浪游子,倚闾望杀廿年矣
出处:《哭闵子善》
明 · 曹臣
前年我作石城客,送君渡江买浮宅。
去年我却归山中,闻君又踏石城石。
今年人从石城来,曾说君躯病欲颓。
常想天涯瘦躯影,谁知削影投蒿莱。
嗟乎!闵生一死无不可,可怜老母家中饿。
面皮皱剥叠成文,泪滴欲流两边过。
自从儿作浪游子,倚闾望杀廿年矣。
尚谓无夫更有儿,有儿更向他乡死。
母乎母乎悲莫啼,四山崩裂风凄凄。
山崩风凄母不久,谁当掩儿又掩母。
去年我却归山中,闻君又踏石城石。
今年人从石城来,曾说君躯病欲颓。
常想天涯瘦躯影,谁知削影投蒿莱。
嗟乎!闵生一死无不可,可怜老母家中饿。
面皮皱剥叠成文,泪滴欲流两边过。
自从儿作浪游子,倚闾望杀廿年矣。
尚谓无夫更有儿,有儿更向他乡死。
母乎母乎悲莫啼,四山崩裂风凄凄。
山崩风凄母不久,谁当掩儿又掩母。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曹臣的《哭闵子善》是一首深沉哀婉的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闵子善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家人的悲悯之情。首句回忆前年分别的情景,接着写去年自己归隐山中时得知闵子善身体状况恶化,再到今年闵子善去世,诗人想象他的身影消瘦孤独,身处荒凉之地。诗中描绘了闵子善母亲的困苦,皱纹如文,泪水纵横,表现了家庭的不幸和老人的悲痛。
诗人感叹人生无常,闵子善早逝,留下老母在家受饿,画面凄凉。他自责自己浪迹天涯,未能尽孝,而母亲期盼儿子归来的心愿始终未了。最后两句,诗人预感母亲的离世将接踵而至,表达了对母子双亡的深深忧虑和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