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了无有,宁敢高颉颃
宋 · 方岳
我本耕田夫,老矣纡郡章。
头童齿欲豁,顾视俱茫茫。
胸中了无有,宁敢高颉颃。
牧民如牧羊,惟恐隳官常。
秋田失一饱,我食不下吭。
宁知事大缪,以肉齿步光。
每遭官长骂,刚肠怒生芒。
归来几何时,有过墙下桑。
西风一叶脱,野草忽已黄。
君行不可挽,吾意不可忘。
头童齿欲豁,顾视俱茫茫。
胸中了无有,宁敢高颉颃。
牧民如牧羊,惟恐隳官常。
秋田失一饱,我食不下吭。
宁知事大缪,以肉齿步光。
每遭官长骂,刚肠怒生芒。
归来几何时,有过墙下桑。
西风一叶脱,野草忽已黄。
君行不可挽,吾意不可忘。
注释
耕田夫:农夫。纡郡章:身负郡守的职责。
头童:头发稀疏。
豁:摇动、松动。
颉颃:抗衡、对抗。
牧民:治理百姓。
隳官:丢官、罢职。
秋田:秋季的农田。
食不下吭:吃不下饭。
事大缪:行事严重错误。
肉齿步光:形容生活困苦,只能步行。
官长:上级官员。
有过墙下桑:回忆过去的景象。
西风:秋风。
野草:田野上的草。
君行:你的离去。
吾意:我的情意。
翻译
我原本是个农夫,年老却身负郡守的职责。头发稀疏牙齿摇,环顾四周一片迷茫。
心中空无一物,怎敢与权贵抗衡。
治理百姓如同牧羊,唯恐触犯官规而丢官。
秋田收成少,连自己都难填饱。
岂料行事大错特错,如今只能步行求生。
每次被官员责骂,内心愤怒如刺。
回归田园已有多时,记得那时桑树在墙下。
秋风吹落一片叶,野外草木转黄。
你的离去无法挽留,但我的情意永不忘。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贻辄复赓载(其六)》。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我本耕田夫,老矣纡郡章”表明诗人本是务农之人,但年岁已高却卷入郡县的官职之中。接下来的“头童齿欲豁,顾视俱茫茫”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衰老与对周遭环境的迷茫感受。
在“胸中了无有,宁敢高颉颃”一句中,“胸中了无有”暗示诗人内心的清廉自守,而“宁敢高颉颃”则是说即便如此,也不敢有过度的野心和欲望。紧接着,“牧民如牧羊,惟恐隳官常”表达了诗人对于管理百姓的责任感,以及担忧自己的作为可能影响到官职的稳定。
“秋田失一饱,我食不下吭”则是说如果秋天的农田没有收成,我自己也难以下咽,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接着,“宁知事大缪,以肉齿步光”反映出诗人对于处理复杂事情时的困惑与无奈。
“每遭官长骂,刚肠怒生芒”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受到上级责骂时的情绪反应,而“归来几何时,有过墙下桑”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的渴望。
最后,“西风一叶脱,野草忽已黄。君行不可挽,吾意不可忘”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诗人本意的坚持。
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展现了一种在仕途中不得志者的复杂情绪,以及对于自然、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