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者平偏党,学以平卑高
出处:《汶上县作》
明 · 湛若水
沿流及汶上,问是古中都。
宣尼有流化,男女别行途。
有堂表思圣,遗准存圣模。
治者平偏党,学以平卑高。
扩之遂相鲁,东周其庶乎。
水也未升堂,入室安可图。
寄语都人士,希圣无自诬。
宣尼有流化,男女别行途。
有堂表思圣,遗准存圣模。
治者平偏党,学以平卑高。
扩之遂相鲁,东周其庶乎。
水也未升堂,入室安可图。
寄语都人士,希圣无自诬。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在汶上县所作,表达了他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和对社会治理的理想。首句“沿流及汶上”描绘了诗人沿着河流来到汶上县,暗示着对历史遗迹的探寻。接下来,“宣尼有流化”提及孔子的教化影响深远,男女遵循不同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儒家伦理。
“有堂表思圣”表达了对孔子思想的敬仰,认为应该以他的榜样作为学习的准则。“遗准存圣模”强调了孔子留下的标准对于后世的重要意义。诗人进一步指出,好的治理应能消除偏见,教育也能平衡社会地位的高低。
“扩之遂相鲁,东周其庶乎”表达了诗人希望孔子的教化能在更广泛的地区如鲁国推广,甚至整个东周都能实现社会稳定。然而,他同时也认识到,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并非易事,如同水尚未升至厅堂,进入内室还需更大的努力。
最后,诗人寄语汶上的人们,希望他们能够追求圣贤之道,不要自我欺骗,保持谦逊和求知的态度。整首诗寓含了对儒家精神的推崇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