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三不遇,放歌归去来
出处:《感遇二十五首 其二十三》
宋 · 张耒
处世三不遇,放歌归去来。
林卧观太初,悠悠付一杯。
扶摇震云海,三山安在哉。
金丹或可学,他日出尘埃。
林卧观太初,悠悠付一杯。
扶摇震云海,三山安在哉。
金丹或可学,他日出尘埃。
注释
世:世间。遇:遭遇。
放歌:放声歌唱。
归去来:回归。
林卧:在林中躺下。
观:欣赏。
太初:宇宙的起源。
悠悠:长久、深远。
扶摇:乘风直上。
震:震撼。
云海:云层之海。
三山: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金丹:道教修炼的内丹。
或:或许。
可:可以。
学:学习。
出尘埃:超脱尘世。
翻译
在世间遭遇三次不幸,我决定放声歌唱,回归自然。在林中躺下,欣赏宇宙的起源,一切尽在这一杯中消融。
乘风直上,震撼云海,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又在哪里呢?
或许金丹之道可以学习,有朝一日能超脱尘世的困扰。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和渴望超脱世俗的作品。诗中的“处世三不遇”可能指的是在尘世间难以遇到理想中的人或事,进而引发了诗人归隐山林之意。"放歌归去来"则表明了诗人的决心。
"林卧观太初"一句,通过“林卧”描绘出诗人安逸的生活状态,而“观太初”则是指远古时期,引发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紧接着,“悠悠付一杯”,这里的“悠悠”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心情的淡定,而“付一杯”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在林中品酒,享受这份自在。
"扶摇震云海"这一句,通过“扶摇”和“震云海”,表现了诗人想象中的壮阔景象,似乎是想借助这些自然之物来比喻自己的胸襟磅礴。接着的“三山安在哉”则让人联想到道教中指代仙境或仙山的“三山”,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渴望到达那份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金丹或可学"一句,直接提及了道家修炼之术中的“金丹”,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精神上的超拔。最后,“他日出尘埃”则表明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地摆脱世俗的羁绊,达到心灵的纯净和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