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彭门之黄楼,楼角突兀凌山丘
出处:《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
宋 · 郭祥正
君不见彭门之黄楼,楼角突兀凌山丘。
云生雾暗失柱础,日升月落当帘钩。
黄河西来骇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
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
斯民嚣嚣坐恐化鱼鳖,刺史当分天子忧。
植材筑土夜运昼,神物借力非人谋。
河还故道万家喜,匪公何以全吾州。
公来相基叠巨石,屋成因以黄名楼。
黄楼不独排河流,壮观弹压东诸侯。
重檐斜飞掣惊电,密瓦瑩静蟠苍虬。
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诗兴横霜秋。
沉思汉唐视陈迹,逆节怙险终何求。
谁令颈血溅砧斧,千载付与山河愁。
圣祖神宗仗仁义,中原一洗兵甲休。
朝廷尊崇郡县肃,彭门子弟长欢游。
长欢游,随五马,但看红袖舞华筵,不愿黄河到楼下。
云生雾暗失柱础,日升月落当帘钩。
黄河西来骇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
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
斯民嚣嚣坐恐化鱼鳖,刺史当分天子忧。
植材筑土夜运昼,神物借力非人谋。
河还故道万家喜,匪公何以全吾州。
公来相基叠巨石,屋成因以黄名楼。
黄楼不独排河流,壮观弹压东诸侯。
重檐斜飞掣惊电,密瓦瑩静蟠苍虬。
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诗兴横霜秋。
沉思汉唐视陈迹,逆节怙险终何求。
谁令颈血溅砧斧,千载付与山河愁。
圣祖神宗仗仁义,中原一洗兵甲休。
朝廷尊崇郡县肃,彭门子弟长欢游。
长欢游,随五马,但看红袖舞华筵,不愿黄河到楼下。
鉴赏
此诗《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描绘了徐州黄楼的壮丽景象及历史背景,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中开篇即以彭门之黄楼起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黄楼的雄伟与壮观。楼角突兀,直插云霄,云雾缭绕间,仿佛与山丘融为一体。日升月落,云生雾暗,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壮丽。黄河奔腾而至,波涛汹涌,却在城头瞬间平息,展现出黄楼的神奇力量。危急时刻,黄楼如同守护神一般,保护着百姓免受洪水之灾。
诗中不仅赞美了黄楼的建筑奇迹,也表达了对刺史的敬仰之情。在黄河泛滥之际,是刺史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借助自然之力,成功引导河水回归故道,拯救了千万生灵。黄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刺史功绩的象征,因此被命名为“黄楼”。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思绪飘远,联想到汉唐盛世,感叹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悲欢。颈血溅砧斧的故事,寓意着英雄的牺牲与历史的无情。然而,在圣祖神宗的仁政下,中原得以安宁,彭门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享受着和平与繁荣。
最后,诗人以徐州黄楼为背景,想象着友人苏轼在此畅饮赋诗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希望彭门的子弟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欢歌笑语,享受和平与幸福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黄楼的壮美与历史的厚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