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忽随云影换,秋声暗向树头归
出处:《江雁初飞图》
元末明初 · 张宪
雁将边信拍江飞,人倚阑干立翠微。
山色忽随云影换,秋声暗向树头归。
可怜上国多戎马,怅恨中原又落晖。
于悒客怀仍对画,不胜老泪湿征衣。
山色忽随云影换,秋声暗向树头归。
可怜上国多戎马,怅恨中原又落晖。
于悒客怀仍对画,不胜老泪湿征衣。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宪的《江雁初飞图》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首句“雁将边信拍江飞”,以大雁传递边疆消息的形象,寓含战事与思乡之情,展现了画面的生动与紧张气氛。次句“人倚阑干立翠微”,通过人物的静态描绘,表现出观者对远方的期待和内心的孤寂。
第三句“山色忽随云影换”,运用动态的云彩变化,暗示时间的流转和景色的变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第四句“秋声暗向树头归”,以听觉入诗,秋风吹过,落叶声声,更显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哀愁。
第五、六句“可怜上国多戎马,怅恨中原又落晖”,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乱频仍、中原沦陷的忧虑,以及个人身世飘零的感慨。最后一句“于悒客怀仍对画,不胜老泪湿征衣”,诗人面对画中景象,不禁触景生情,老泪纵横,流露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自身的漂泊之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雁传书、山色秋声为载体,融入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