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欲独醒,儿意难多拒
先生老多病,颇已疏绿醑。
儿童喜时节,笑语治樽俎。
南烹俱前陈,北果亦草具。
蝤蛑方绝甘,笋蕨未作苦。
先生欲独醒,儿意难多拒。
初心且一杯,三杯亦漫许。
醒时本强饮,醉后忽快举。
一杯至三杯,一二三四五。
偶然问儿辈,卒爵是何处。
儿言翁但醉,已忘酒巡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荔支园园花:荔枝园中的花朵。寒食日日雨:寒食节天天下雨。
先生:年迈的先生。
疏绿醑:对美酒不感兴趣。
儿童:孩子们。
笑语治樽俎:笑声不断,准备宴席。
南烹:南方菜肴。
北果:北方水果。
草具:简单备齐。
蝤蛑:蝤蛑(一种海鲜)。
笋蕨:竹笋蕨菜。
醒时:清醒时。
醉后:醉后。
快举:豪饮。
卒爵:酒杯空了。
何处:何时。
翁:您。
巡数:酒杯轮转次数。
翻译
荔枝园中花朵盛开,寒食节天天阴雨绵绵。年迈的先生身体多病,对美酒已经不太感兴趣。
孩子们欢喜这个时节,笑声不断,忙着准备宴席。
南方的菜肴都已摆好,北方的水果也简单备齐。
蝤蛑的味道正甜,竹笋蕨菜还未尝到苦涩。
先生想独自清醒,但孩子们难以拒绝他的提议。
暂且喝一杯,喝三杯也无妨。
清醒时勉强饮酒,醉后却突然豪饮起来。
从一杯到三杯,数着一二三四五。
偶尔问孩子们,酒杯空了是在何时。
孩子们说,您只顾喝酒,已经忘了酒杯的轮转次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家园宴饮图景,通过对比和对话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乐趣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语言自然,充满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首先,“荔支园园花,寒食日日雨”两句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家园景致,荔枝开花,园中处处生辉,而寒食节气的连绵细雨,则增添了一丝凉意。这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
接着,“先生老多病,颇已疏绿醑”两句写出了诗人本人的生活状态,年迈多病,但依然不忘品尝美酒。这里“疏绿醑”既是对酒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中简单乐趣的珍视。
随后,“儿童喜时节,笑语治樽俎”两句转到了孩子们的欢快情景,他们在这个春日里尽情享受着时光的美好。这里“笑语治樽俎”不仅是对孩子们饮食生活的一种写实,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纯真年代的怀念。
紧接着,“南烹俱前陈,北果亦草具”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宴席上的丰盛和准备工作。这里“南烹北果”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当时生活的富足,也显示出诗人对家庭美好生活细节的关注。
在“蝤蛑方绝甘,笋蕨未作苦”两句中,诗人通过对食物味道的形容,表达了对生命中的小确幸的珍惜。蝤蛑和笋蕨都是春天的美食,它们在诗中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时间流逝中难以把握住的幸福。
随后的“先生欲独醒,儿意难多拒”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尽管他希望保持清醒,但面对孩子们的欢乐,他又很难拒绝这种生活中的小确幸。
在“初心且一杯,三杯亦漫许”中,诗人的心态似乎有所转变。从最初的一杯酒到后来的三杯,每一次都是对生活的放纵和享受,这种对饮酒的随性,也反映了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紧接着,“醒时本强饮,醉后忽快举”两句,则是对宴席中情绪变化的一种写照。从清醒时的豪迈饮酒到醉酒后的迅速结束,这种反差手法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接下来的“一杯至三杯,一二三四五”则是对宴席过程的简洁记录,每一次举杯都是对生活美好的体验和庆祝。
最后,“偶然问儿辈,卒爵是何处。儿言翁但醉,已忘酒巡数”两句,诗人询问孩子们最后一轮饮酒的位置,而孩子们则回答说诗人已经喝醉,甚至忘记了酒巡的次数。这不仅是对宴席结束的一种描绘,也是对生命中欢乐时光无法长久保存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家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的简单快乐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情感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