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泪尽频看剑,报国身微但著书
出处:《次答黎洞石先生》
明 · 陈邦彦
巨浸无堤纵所如,馀波疑欲及吾庐。
感时泪尽频看剑,报国身微但著书。
天下尚仍平世习,几时重起故宫墟。
丹成一缕同精卫,繇蘖悬知自可嘘。
感时泪尽频看剑,报国身微但著书。
天下尚仍平世习,几时重起故宫墟。
丹成一缕同精卫,繇蘖悬知自可嘘。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自身责任的深切忧虑与思考。首联“巨浸无堤纵所如,馀波疑欲及吾庐”描绘了广阔无垠的水域,象征着国家面临的巨大危机,而“馀波疑欲及吾庐”则暗示这种危机可能波及到个人乃至家庭,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颔联“感时泪尽频看剑,报国身微但著书”中,“感时泪尽”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局动荡的悲痛之情,“频看剑”则暗含了诗人渴望以武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身微但著书”则体现了在个人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著书立说来为国家贡献智慧和思想的努力,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颈联“天下尚仍平世习,几时重起故宫墟”反映了诗人对当前社会风气的担忧,同时也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忧虑。故宫墟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提醒人们不忘历史,警惕重蹈覆辙。
尾联“丹成一缕同精卫,繇蘖悬知自可嘘”运用了精卫填海和繇蘖(一种植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即使力量微小,也要像精卫鸟一样不屈不挠地为理想奋斗,同时暗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能改变现状,实现心中的愿景。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忧思,也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