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行吟落日边,高秋萧索倍凄然
出处:《过杨州二首》
明 · 宗臣
湖上行吟落日边,高秋萧索倍凄然。
芜城旧识参军赋,玉树空传帝者篇。
隋苑云残杨柳色,邗江夜断荻芦烟。
可怜白舫青蓑者,尚有渔歌似昔年。
芜城旧识参军赋,玉树空传帝者篇。
隋苑云残杨柳色,邗江夜断荻芦烟。
可怜白舫青蓑者,尚有渔歌似昔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傍晚时分在扬州湖畔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首句“湖上行吟落日边”直接点明了地点与时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高秋萧索倍凄然”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变换带来的孤独与哀愁。
接下来的两句“芜城旧识参军赋,玉树空传帝者篇”,运用典故,将扬州的历史与文化融入其中。芜城,即扬州的别称,这里引用了古代文人关于扬州的诗句,表达了对扬州往昔繁华的怀念。同时,“玉树”与“帝者篇”则暗指扬州曾经作为帝王都城的辉煌历史,如今却只剩下空传的篇章,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隋苑云残杨柳色,邗江夜断荻芦烟”这两句继续描绘扬州的自然景观,通过“隋苑”、“杨柳”、“邗江”、“荻芦”等意象,展现了扬州的地理风貌和季节特征,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最后,“可怜白舫青蓑者,尚有渔歌似昔年”将视角转向了湖面上的渔民,以他们的生活状态反衬出扬州的沧桑变化。这里的“白舫青蓑”形象地描绘了渔民的装束,而“尚有渔歌似昔年”则表达了尽管时代变迁,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依然保持着某种传统与连贯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色、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扬州这座古城深刻的情感寄托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