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全文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出处:《代放歌行
南北朝 · 鲍照
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一言分圭爵,片善辞草莱。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

拼音版原文

liǎochóngkuíjǐnyánfēi

xiǎorénchuòānzhīkuàngshì怀huái

míngluòchéngjìnménpíngdànkāi

guāngàizònghéngzhìchēfānglái

dàichángbiāohuáyīngjiéyuǎnāi

zhōngānnéngzhǐzhōngmíngyóuwèiguī

shìféngxiánjūnxìnàicái

míngtiānduànshòuwàixiáncāi

yánfēnguījuépiànshàncǎolái

báijiānghuángjīntái

jīnjūnyǒulínchíhuí

注释

蓼虫:生长在水蓼附近的虫子,常用来比喻习惯于困苦环境的人。
葵堇:葵花和堇菜,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小人:心胸狭隘之人。
旷士:豁达、心胸宽广的人。
鸡鸣:清晨鸡叫报晓。
禁门:皇宫的门。
冠盖:官吏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员。
纵横至:从各个方向到来。
日中:正午。
钟鸣:傍晚时的钟声,表示一天结束。
夷世:太平盛世。
贤君:贤明的君主。
明虑:英明的考虑或决策。
外嫌猜:外界的猜疑。
圭爵:古代的官位和爵位。
草莱:荒野,这里比喻平民百姓。
白璧赐:赏赐珍贵的白璧,象征重用。
黄金台: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建,象征重用人才。
疾:忧虑、困扰。
迟回:徘徊不前。

翻译

水蓼边的虫子避开美丽的葵花和堇菜,习惯了苦味而不抱怨。
心胸狭窄的人生活猥琐,怎能理解豁达之人的胸怀。
晨鸡在洛阳城中鸣叫,宫门随着黎明开启。
高官显贵从四面八方汇聚,车马纷纷涌入京城。
白色的衣带随风飘扬,华丽的帽缨沾满尘埃。
到了正午也不停止忙碌,直到暮钟响了还未归家。
在太平盛世难以遇到,贤明的君主确实爱惜人才。
英明的决策出自天成,不被外界的猜疑所左右。
一句话就能决定官位高低,微小的善行也能使人脱离草野。
这岂止是赏赐白璧那么简单,更像是要重用人才,如同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
现今您有什么忧虑,为何在路上独自徘徊不前?

鉴赏

这首诗是鲍照的《代放歌行》,创作于南北朝时期。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才华横溢、不愿受世俗羁绊的高洁情操,以及对于贤君信任爱才的向往。

首句“蓼虫避葵堇”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在困境中仍能保持本性的坚持与选择,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世态度。接着,“习苦不言非”则表明了诗人面对苦难时的沉默和坚韧,不轻易表露自己的不满。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中,“小人”指的是那些心胸狭隘、只知道自己利益的人,而“旷士”则是指那些高尚的君子。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他对于这些不同境界人物内心世界的洞察和理解。

以下几句:“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描绘了一幅朝廷官员上朝的繁忙场景,其中“鸡鸣”象征着黎明的到来,“禁门”指的是皇宫的大门,而“冠盖”和“车骑”则是官员们的标志,显示出一种权力与秩序井然有序的社会图景。

紧接着,“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诗人通过对服饰和时间的描写,表现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之相遇的贤君的敬仰,以及这种贤君对于人才的赏识和厚爱。接着,“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则强调了诗人自己清醒的判断力,能够超脱世俗的争斗和偏见。

“一言分圭爵,片善辞草莱。”中,“一言”指的是一句公正的话语,“圭爵”是古代官员的职位象征,而“片善”则是一点善意,“辞草莱”意味着拒绝微薄的恩惠。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于公正和清廉的追求。

最后,“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中的“岂伊”是疑问词,用来反问,而“白璧赐”指的是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宝物,象征着尊荣和恩宠。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于得以受到贤君赏识的希望。

全诗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多重对比,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于公正与清廉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无法实现的理想境界的无奈和向往。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