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断行迹,满门秋草深
出处:《秋雨旬日偶成》
宋 · 孙应时
积雨断行迹,满门秋草深。
老禾眠水底,野菌出墙阴。
懒负读书眼,閒多忧国心。
夜长幽梦短,清耳听虫吟。
老禾眠水底,野菌出墙阴。
懒负读书眼,閒多忧国心。
夜长幽梦短,清耳听虫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积雨:连绵的雨。断:中断。
行迹:道路痕迹。
满门:满院。
秋草:秋天的草。
老禾:老谷子。
眠:倒伏。
水底:水面。
野菌:野生的蘑菇。
出:生长。
墙阴:墙根下。
懒负:懒得。
读书眼:读书的眼光。
閒:空闲。
忧国心:忧虑国家大事的心。
夜长:夜晚漫长。
幽梦:幽深的梦境。
短:短暂。
清耳:静静地。
虫吟:虫鸣。
翻译
连绵的雨中断了道路痕迹,满院秋草长得茂盛。老谷子倒伏在水面,野生的蘑菇从墙根下生长。
懒得再用读书的眼光去审视,空闲时却常忧虑国家大事。
夜晚漫长,幽深的梦境短暂,只静静地聆听虫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的静谧画面。开篇“积雨断行迹,满门秋草深”写出了连绵细雨中行人留下的脚印被不断积累,而门前秋草因雨水滋润而变得异常茂密,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幽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老禾眠水底,野菌出墙阴”则勾勒出了一个荒废的农田景象。老禾在水中沉睡,而野生菇类植物则在墙阴处悄然生长,这两句透露出一丝秋意渐浓、生命力与死亡共存的哲思。
诗人随后转向内心世界,“懒负读书眼,閒多忧国心”表达了自己对于阅读和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人的眼睛因长时间的阅读而感到疲惫,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闲暇时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夜长幽梦短,清耳听虫吟”则描绘了一种夜深人静、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情景。夜晚漫长,而梦境却短暂,诗人在宁静的夜晚中,只有清晰地聆听着虫鸣声,这不仅是对夜之美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在秋雨连绵中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