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于庭,其掠也遒
出处:《燕燕诗五章章六句》
明 · 王世贞
燕燕于庭,其掠也遒。
人以为乐,我知其忧。
惟垒之葺,而翼子是谋。
鱼鱼在藻,其泳也逸。
我知其忧,人以为适。
惟饵之芳,而口腹是迫。
人乐其忧,我则知之。
出与利投,剧与名偕。
或蕃子孙,或寿考惟祺。
我忧其乐,人安能度。
利令智昏,名令实削。
或子孙我役,或寿考我缚。
忧乐之来,匪我敢抡。
我不自天,亦不自人。
澹兮寂兮,以葆厥真。
人以为乐,我知其忧。
惟垒之葺,而翼子是谋。
鱼鱼在藻,其泳也逸。
我知其忧,人以为适。
惟饵之芳,而口腹是迫。
人乐其忧,我则知之。
出与利投,剧与名偕。
或蕃子孙,或寿考惟祺。
我忧其乐,人安能度。
利令智昏,名令实削。
或子孙我役,或寿考我缚。
忧乐之来,匪我敢抡。
我不自天,亦不自人。
澹兮寂兮,以葆厥真。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与燕子的不同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燕子为喻,描绘了它们在庭中掠食、在水中悠游的生活状态,同时指出燕子虽看似快乐无忧,实际上也有自己的忧虑,比如筑巢育雏、觅食生存的压力。
接着,诗人将人与燕子进行对比,指出人们往往追求利益与名声,看似享受着生活的“乐”,但实际上这种追求往往导致智慧的迷失(“利令智昏”),使真实的价值观被削弱(“名令实削”)。人们为了利益和名声,可能牺牲了家庭的幸福(“或子孙我役”)和生命的健康(“或寿考我缚”),最终陷入一种无法自我判断的困境(“我不自天,亦不自人。澹兮寂兮,以葆厥真”)。
整首诗通过燕子的视角反观人类社会,提出了对人生价值和幸福本质的反思,强调了保持内心的真实与平静的重要性。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思考何为真正的快乐与满足。